熱門文章
-
12/12 週日一早我就趕到文大的大新館,去聽網路財富簡士哲總裁,一位 30 多歲的年青人如何在短短的六年之間,從無到有的 8 位財富課程,中午是簡士哲網路致富傳奇的新書發表會,這是艾姐(名作家陳艾妮)撰寫, 簡 老師中午連吃飯的時間都沒有,從上午 10 時一直講課到 17 : ...
-
12/11赴中興大學,參加 柯文雄 教授所傳授 SCI 國際論文研究方法通過論文的 100 多位博士經驗心得發表會,聽聽他們通過論文的酸甜苦辣的精彩人生,我覺得我們都是受 柯 教授指點迷津,再加上自己的努力獲得的,是名師出高徒的典範,值得學習。
-
我分享了網路文章「彎腰拾起的尊嚴」,寫的很好,我也不知是那位作者那麼高明,能寫出這麼勵志文學作品,也希望更多人能夠分享,啟發做好人,並培養做好事的習慣,所以我們應該學習 挪威青年比爾撒丁比較有意義,尤其是他的成名曲──挺起你的胸膛,在他的心靈裡早就萌芽了,難怪他終於成名,他有一個...
-
由於如何創造快樂人生,幾乎是每人追求的目標,而作者的方法亦符合我養生的理念,每逢週六或週日,內子就匆匆忙忙的急著為恐新鮮的蔬菜、魚肉被人選買了,剩下的不新鮮,我總是叮嚀她, 腳步放慢一點,事緩則圓 ,也因為我如此的人生觀,退休的人生並無三高的現象,所以轉載分享如下: 心靜得下來...
-
這一篇感人的文章,在好多年前,我就閱讀過,由於當時我在攻讀中央博士班,我的生活受工作及讀書的影響,已無餘力整理分享大家,今天又 e-mail 到我的信箱,閱讀後依舊感動,所以非常感謝作者能抓住脈動的撰寫成文,不僅可以教化大眾,而且是活生生的教材,我不敢說主角自力更生是我的翻版,但...
-
我的好友 e-mail 陳文茜兩篇文章給我: A. 飄浮的種子 ~ 二二八與我的外公、 B. 摩天輪小姐蔡英文;兩篇都非常感人,但時代的背景與政治因素,讓我不宜置評我無法體會的 A 篇文章,至於 B 篇文章,我曾下過工夫研究,並參與多次相關的研討會,剛好是五都市長選舉的時候,老...
-
我在 25 年前曾住在新加坡一年參加地鐵建設,知道花園城市、觀光景點的聖淘沙等很多值得我們台灣學習之處,唯獨我們真正傳統的華人文化是值得新加坡學習的地方,果然到了今天依然應驗,原先夢想移民的我,就是看到台灣的文化精粹問題,使我回到台北參加捷運建設,促成排隊上車的文化,內心頗有沒...
-
1.網路創業的成功關鍵有三:選對市場、建置銷售型網站、引導流量。 2.簡明扼要:使用表格、美觀的圖片、讓客戶能聯絡上 3.引導流量:在部落格行銷深入地撰寫一個主題、Facebook行銷成立粉絲團、 加入聯盟行銷平台與贈品行銷等方式。 4.三個行銷方式:部落格行銷、文...
-
我第二次拜讀這篇好的文章,每次都非常佩服本文作者 劉墉 先生,他能用很平凡的文筆,撰寫出很不平凡的作品,讀他的文章不僅心變得好,而且很感恩,仇人變成恩人,進而變成貴人,所以分享大家。 大學剛畢業的時候,某電視公司請我去主持個特別節目,那節目的導播看我文章不錯,又要我兼編劇。可是當...
-
三明治是以兩片麵包夾肉片及配料製成,深受年青人的喜愛,後來納入心理學中,如果人們在批評他人時,把批評的內容夾在兩個讚美之中,那麼受到批評的人,會在心悅誠服下接受批評。著名的心理學家史金納 (B ﹒ F.Skinner) 說:「在學習方面,擁有良好行為進而獲得獎勵的動物,要比一隻因...
2014年5月6日 星期二
打破愛的迷思
如果每位父母親都能針對自己的迷失改善,不要以一句爸媽都是為你好,要求孩子們要按照父母親的願望去實現,例如:我有一位親戚,他的兒子在學校就是柔道2段,他的父親曾經對他說:每個月的薪水怎麼養家,學校畢業後沒有繼續升學,回來和他父親養鴨,當時的確能賺一些錢,可是好景不常,10年之後養鴨生蛋的工作就不好謀生了,我說當時如果問我就好了,因為學生如能練出柔道2段的功夫,若報考警專或體專一定有很好成長的空間;我有一位老同事,他的兒子也如他所願,考上台大醫料,並取得醫師執照,只不過醫師並不喜歡門診工作,後來到美國轉入醫學研究工作。我對我孩子和孫女的方式比較放任,一方面是我比較沒有時間控管,一方面晚輩不喜歡的事,經了解真正原因就不勉強;我兒子說大學不想報考理工科,父子深談到深夜3時,了解原因是他對理工科沒興趣,我只好祝福兒子走財經的路;我的孫女,剛上幼稚園小班每天哭,我只好從選好一家較有規模的幼稚園,轉到社區小班的幼稚園,還是每天哭,一星期之後我自動叫停,等一年在進入社區幼稚園中班,剛開始還是有些不習慣,一星期之後也漸漸喜歡上學了。因此,1.爸媽們應該一邊照顧小孩,一邊跟著孩子一起成長。除了陪著孩子探索學習,也可以利用零碎的時間培養自己的興趣,繪畫或唱歌或運動、2. 心理學家羅嘉仕曾說:「以瞭解的方式去傾聽對方,才能產生真正的溝通。」也就是,爸媽們不能老是以為你愛孩子,孩子就必須聽你的,或者以為自己為孩子所做的每一件事,一定都是對的,真正的愛,應是暸解孩子的需要才重要。3.不管是傳統,還是現代,絕大部分的父母都把孩子當做自家生產的「品牌」,孩子的表現,似乎關乎父母的聲譽和面子,父母的聲譽和面子並非有實質的重要?作家聖修伯裡說:「愛就是我引導你回到你自己的一個輕柔的過程。」如果你愛孩子,就要引導孩子活出自己,為自己的人生負責。本文分享如下:
打破愛的迷思 文∕黃淑文
每次談論親子議題,最常聽到的感嘆就是:現代的父母難為,這一代的孩子難教。
有一回上電台專訪,竟有一位主持人跟我坦言,有許多五十幾歲空巢期的媽媽,開始後悔年輕時為孩子付出那麼多。她說,上小學之前,孩子也許還會在意媽媽說什麼;上小學之後,孩子漸漸以老師的話唯命是從;上了國高中開始在意同儕的認同,聽的是朋友的意見;到了大學越來越自我;結了婚以後,有了自己的家庭當然聽老婆(老公)的;等到孩子生了小孩,媽媽就變成只是幫忙照顧孫子的附屬品,如果沒有照顧好,還會被子女嫌棄、責怪。末了,這位主持人還重重拋下一句:「你想想,媽媽落得如此的下場,你覺得值得嗎?」
類似的說法,其實我聽過很多,每次我總是哈哈大笑:「是啊,媽媽本來就不該只為子女而活。我們只是陪孩子走一段而已。」
除了鼓勵媽媽不要完全以孩子為重心,應該要有自己的人生規劃,我也覺得媽媽有必要釐清幾個愛的迷失。
第一個迷失:養育孩子是犧牲奉獻?
表面上,媽媽為孩子勞心勞力,像便利商店24小時提供愛的服務,好像彰顯母愛的本能和偉大,事實上,全天候緊盯著小孩,卻不見得有益於媽媽和孩子的身心健康。尤其許多全職媽媽因為照顧小孩,和社會脫節太久,等到孩子長大,竟發現除了養孩子,不知道自己還可以做些什麼?早期為孩子付出,掏盡了所有。後期因為生活的匱乏,轉而依賴小孩,卻往往造成孩子的負擔和壓力。
因此,媽媽應該一邊照顧小孩,一邊跟著孩子一起成長。除了陪著孩子探索學習,也可以利用零碎的時間培養興趣,等到孩子長大,也許之前培養的興趣,就可以變成自己的專長和生活的寄託。
第二個迷失:我這麼愛你,你就必須聽我的?
心理學家羅嘉仕曾說:「以瞭解的方式去傾聽對方,才能產生真正的溝通。」也就是,媽媽不能老是以為你愛孩子,孩子就必須聽你的,或者以為自己為孩子所做的每一件事,一定都是對的。真正的愛,應是暸解孩子的需要。
我的學生阿岳曾經寫過一封信給我,信裡直言不諱的點出父母的盲點。他說,很多父母常常選擇了錯誤的傾聽方式,不是給出批評,就是要求孩子改變想法,誤以為自己解決了孩子的問題,事實上,卻讓孩子更加挫折而選擇不再對父母說出心裡的話。父母選擇用什麼態度聆聽孩子的話語,決定了父母與孩子「心的距離」。阿岳的信,給父母一記大大的警醒。孩子需要的,往往只是父母的瞭解和支持,而不是講一堆道理。
第三個迷失:孩子的表現,是你的成就?
不管是傳統,還是現代,絕大部分的父母都把孩子當做自家生產的「品牌」,孩子的表現,似乎關乎父母的聲譽和面子。作為一個母親,不可否認的,有時孩子的表現,的確是我們的榮耀。但孩子這一生並不是為了成為父母的獎牌,或為了父母臉上的光輝而存在。滿足父母的需要,並不是孩子的責任。
如果把孩子比喻為一顆種子,那麼父母的角色應該比較像園丁,除了成為孩子的守護者、還要花一點時間觀察每一顆種子天生的質性,適時適性的添加養份和雨水,才能引導孩子長出自己的芽,開出自己的花。父母都是愛孩子的,但往往父母只給孩子自認為最棒最好的,而忘了暸解孩子內心的渴望,忘了孩子只有做自己,才會得到真正的快樂。
愛是成全子女走上自己的路
愛是什麼呢?作家聖修伯裡說:「愛就是我引導你回到你自己的一個輕柔的過程。」如果你愛孩子,就要引導孩子活出自己,為自己的人生負責。人生無法取代,總有一天孩子都會離開父母,飛向自己的天空。父母最終掛念的,其實未必是孩子世俗的成就,而是孩子過得快不快樂?有沒有找到自己的幸福?
愛,不是用來控制,也不是用來犧牲,而是成全子女走上自己的路。讓孩子長成自己的樣子,父母也藉由養育孩子修剪生命的枝葉,圓滿自己的人生。如此,就能少一點親子衝突,多一些快樂的父母了。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