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文章

2011年4月17日 星期日

嚴肅是一種病

這篇文章是義工傳過來的美麗簡報檔,由於第一句「假如您曾經對我微笑,或只是輕輕的點頭招呼,我謝謝您,因為您的笑容,使我的每一天都如有陽光相伴。」,我看過醫學報導「人生氣時細胞是皺皺的,人高興時細胞很活躍」;又看林宏容(台大土木學士,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工博士,1996佛光山西來寺佛學會考甲組第一名)寫的金剛人生隨筆,只有在心裡感到非常平靜、非常快樂且非常滿足時腦下腺自然會分泌β-Endorphin物質,可治重病,金剛人生觀有待更嚴謹的科學檢驗,但可以確信的是要保持快樂與平靜並不容易,尤其是處在逆境時,唯有平常的努力,才會有奇蹟發生在自己身上;也看一些壽星長壽秘訣,是保持愉快,因此轉載嚴肅是一種病一文分享。
假如您曾經對我微笑,或只是輕輕的點頭招呼,我謝謝您,
因為您的笑容,使我的每一天都如有陽光相伴。
1、嚴肅真是一種病.
如果嚴肅真是一種病,現代人大部分是生病了,只是輕重緩急不同罷了。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大江健三郎,作品以艱澀難讀著稱,但是他的個性卻溫和幽默。
他的生活明朗、作品沉鬱,這兩種完全不同的特質交集,源於他有一個智障的兒子大江光。
2、在逆境中開悟生命意趣
大江健三郎青年時代就以「文學」作為人生的第一個壯志來追求,年輕時就受到日本文壇的矚目。沒想到三十一歲時生下第一個孩子大江光,是一個智障兒。
根據大江健三郎的回憶,大江光出生在廣島,當時廣島正在舉行反核大遊行,健三郎懷著混亂的心情去參加。大會之後,一群原爆犧牲者的親屬,聚集在河邊追悼死者,並為死去的人放河燈,他們把死者的名字寫在燈籠上,隨水漂流。當時悵望河水,被絕望心情包圍的健三郎,也為「大江光」寫了一個河燈,隨水流去,在心裡希望,自己的孩子就這樣死去。
隨後不久,大江健三郎去訪問原爆醫院,聽院長告訴他,醫院裡有一些年輕醫生,由於觸目所見,都是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病人,自己又不能為病人解除痛苦,終於積鬱自殺;造成深受痛苦的病人掙扎求生,身無病痛但過度嚴肅的醫生反而自殺的荒謬情況。
3、請醫生為大江光開刀
大江健三郎聽了大有所悟,回東京後立刻請醫生為大江光開刀,並立下第二個人生的壯志:與大江光共同活下去。
大江光雖是智障兒,又犯有嚴重的癲癇,但在父母親細心的照護下,不只心靈澄明無染,對音樂還有超凡的才華。
4、大江光的音樂
如今出版兩張個人的音樂專輯「大江光的音樂」、「薩爾斯堡」,引起日本樂壇的震撼,甚至被喻為「日本古典樂壇的奇葩」。
5、大江健三郎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在大江健三郎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的一場演講會,他對聽眾自嘲說:
「據說我兒子的音樂所以受到歡迎,是因為有催眠曲的效果,如果有人聽了大江光的音樂還睡不著,就請看我的書吧!」
6、嚴肅所帶出來的傷害反而比受輻射的病人嚴重得多
我讀了大江健三郎的報導,心裡突然浮起「嚴肅,是一種病」這句話,
就像在原爆醫院自殺的醫生一樣,他們的嚴肅所帶出來的傷害反而比受輻射的病人嚴重得多。
一個人對待生活過於嚴肅,甚至可以嚴重失去生命的意趣呢!
7、給人歡樂,是件好事
在柏林影展獲得最佳女主角獎的喜劇演員蕭芳芳,她認為即使最嚴肅的題材也要有幽默感,她說:「我對喜劇是情有獨鍾的,因為人生已經夠苦了,能夠帶給別人歡樂,是一件好事。」
蕭芳芳在實際生活中也飽受打擊,她年幼喪父,少女時代經歷過不順利的婚姻,中年罹患了嚴重的耳疾,即使在得獎的時刻還照顧著患了老人癡呆症的母親。
雖然生命有這麼多的歷鍊,由於蕭芳芳有幽默感,使她保有充沛的創造力,
總是那麼可親、喜悅、優雅,遠非只靠美貌的女星可比。
8、世最長壽的人瑞法國女子尚妮加蒙
當今之世最長壽的人瑞法國女子尚妮加蒙,最近度過一百二十歲的生日,
路透社的記者問她長壽的秘訣,她說:「常保笑容,我認為這是我長壽的要訣,我要在笑中去世,這是我的計畫之一。」
她對疾病,壓力,沮喪有絕佳的抵抗力,對每件事都感興趣但又不過於熱衷。
一直到一百二十歲,還保持極佳的幽默感,既樂天,又喜歡開玩笑,
她說:「我總共有一條皺紋,而我就坐在它上面。」「我對凡事都感興趣。」「上帝已忘了我的存在,他還不急著見我,他知我甚深。」能一直輕鬆喜悅的活到一百二十歲,真是幸福的事,想一想,有些人才二十歲就活的不耐煩了呢!
9、品嘗生命,從心笑起
聽說日本這幾年興起一種補習班,叫做「微笑補習班」,有些人都繳費去學習微笑,那是因為在現代社會,人們早就忘記應該怎麼笑了。
微笑還需要補習,其中實有深意,因為微笑人人都會,但有些人都留在「技術層
面」,有的是「皮笑肉不笑」,有的是「肉笑心不笑」,如果要「從心笑起」,就需要學習了。
10、想要「從心笑起」,大概需要具備幾個基本的品質
一是遊戲的心情;二是包容的胸懷;三是幽默的態度。
沒有遊戲的心情,就會對苦樂過於執著,對成敗過於掛懷,便難以在苦中作樂,品嘗生命的真味。
沒有包容的胸懷,就會思想僵化、不能容納異見,難以接受批評,把別人視為寇仇,處處設限,也就難以歡喜了。
沒有幽默的態度,就不懂得自嘲,不知甘於平凡,也不會對世事一笑置之,就會畫地自限,想不開了。
11、嚴肅,真是一種病,那些外表嚴肅,內心充滿怨恨的人,是生病了
那些執著於財勢名位、不能放下的人,也是生病了。
如果嚴肅真是一種病,現代人大部分是生病了,只是輕重緩急不同罷了。
我們應該認識這種病,革除這種病,讓我們懂得笑,懂得遊戲,懂得包容、懂得輕鬆和幽默。
每天早晨,對和我們會面的熟人真情一笑;對和我們錯身而過的陌生人點頭微笑;或者,拯救社會就是從這裡做起呢!「人生已經夠苦了,能夠帶給別人歡笑,是一件好事。」
參考資料:嚴肅是一種病,微笑是個良藥 - 民生@報運動天地 - udn部落格

2011年4月15日 星期五

貧窮和富有就是一場病的距離

我並不認識這位女強人,但我對「貧窮和富有就是一場病的距離」非常認同,我轉載這篇文章的用意是希望所有的飲食業者,不要為了品味而放一些不該放的化學原料,如放硝酸、糖精、珍珠奶茶放防腐劑、還有魚放水銀增加重量,我不認為賺這種錢會心安,不知何時會後悔?我有時很慶幸生長在台灣,究竟屬少數,不像大陸因文革後,把中國固有的美德摧毀了,每人皆知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遺忘了,所以才會有三鹿奶粉事件,把一胎化出生的嬰兒的胃弄壞了,寫到這些我實在非常同情嬰兒的父母,他們的父母會天天暗自流淚,嬰兒的病不僅把家裡變窮,並且把全家的幸福帶走;然而我也很同情美食家—原曉娟,這樣年青的成功女創業家,怎不令人惋惜呢?
1、資深美食編輯、美食家—原曉娟
一個34歲的成功女創業者,年輕、漂亮,有一個深愛她的丈夫,有一個非常可愛的兒子。可謂是家庭溫馨和諧,事業順利有成。然而就是這樣一個事業蒸蒸日上,生活甜甜美美的生命之花,卻因為胃癌而過早凋謝了。人們在深深為她惋惜的同時,也引發了深深得思考——事業與健康。
2、被醫院確診為胃癌三期
她就是美食界才女、知名雜誌編輯部主任、資深美食編輯、美食家—原曉娟。200677,奔波於美食之路的原曉娟被醫院確診為胃癌三期。這個無情的診斷對溫馨的家庭無疑晴天霹靂,對如日中天的事業更是一個急剎車!一個美食家,吃遍天下美食,可萬萬沒想到自己竟然身患胃癌。
3、三代家族無癌症史
醫生為了確定病因,問她可有家族癌症史?她翻遍三代也沒有在家族內找到一個身患癌症的。在她與醫生的交談中,她找到了自己身患癌症的原因——她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曾經幸福而溫馨的家庭,卻因為「突如其來」的疾病而變得支離破碎!原曉娟曾自豪地把自己的胃叫做「鐵胃」。
4、「鐵胃」複不過長的時間的食物滯留在胃裡
然而,這看似堅強的「鐵胃」裡卻埋藏著很多可怕的隱患:首先,這個美食裡少不了煎炒烹炸,這些經過長時間烹調的食物裡含有很多的致癌物質,而這個宴通常又會持續三四個小時,這麼長的時間,這麼多的食物滯留在胃裡,會有更多的致癌物侵害胃黏膜。
5、俗話說「食不言,寢不語」實是有科學道理
而更重要的是,娟子是一邊吃,一邊在思考這個美食文章怎麼寫,這其實對於胃來說是非常危險的,因為我們的大腦重量大約占人體的四十分之一,但是它的耗氧量卻幾乎是身體的四分之一。那麼邊吃邊動腦子就會使血液更多地流向大腦,那長期如此的話,胃就會出現供血不足,這樣是很傷胃的。所以俗話說「食不言,寢不語」,其實是有科學道理的。
6、不符合保胃養胃的黃金法則那就是「飲食有節」
第三就是,飽餐以後的第二天,娟子又會吃很少很少的東西,她以為這樣胃就能夠得到休息,其實恰恰相反。我們的胃消化的時候要分泌胃酸,胃酸分泌是定時的,胃空的時候,會照樣分泌胃酸,這就會對胃本身造成傷害。胃得不到休息就不能夠自我修復,這不符合保胃養胃的黃金法則那就是「飲食有節」。擁有「鐵胃」的人們,因為胃從來都不鬧毛病,就往往會更加忽視自己利用胃的方法,所以健康隱患就更大。
7、胃癌患者當中晚餐不規律的人佔到了38%
據一項統計資料顯示,在胃癌患者當中飲食不規律,特別是晚餐不規律的人佔到了38%,其中相當多都是像娟子這樣的「鐵胃女士」,「鐵胃先生」。而經過了幾年超負荷運轉後,2006年,原曉娟的「鐵胃」出現了不適的症狀。躺在病床上的原曉娟在用自己的心體會著生命與健康的意義!
8、病床日記
昔日曾經是美食界叱詫風雲的原曉娟不得不面對現實,從 713 起,她開始在新浪的自己花花世界博客寫「病床日記」專輯,通過她的博客來記錄自己與病魔鬥爭的心理經歷。200611月的「2006國際博客大獎賽」的結果在德國揭曉,她記錄病中生活的博客「花花世界」獲得「最佳中文博客」,原曉娟獲知得獎的消息後在博客中表示,「能否得獎對我變得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我能夠活著、能夠繼續寫下去,重要的是大家能夠繼續分享我的快樂!」
在病魔面前,她有痛苦和不安,但是自信、熱情和快樂讓她展現了一個女人面對死亡的樂觀與堅強。一個無論何時都活色生香的女人,也像她在博客中寫的:「我本來想停下Blog,但每天來看大家的留言,我改變了決定。我想在身體容許的情況下,寫下我的『病床日記』,包括我的眼淚、我的不眠、我的痛苦、我的反思、我對生命與健康的渴望。」
她的願望是美好的,實在的,卻依然阻擋不住她體內無情的癌細胞快速擴展的步伐。她本想留下自己一點點兒的胃,可現實情況卻沒有滿足她的願望。
9、「無畏(胃)美食家」
因為癌細胞繁殖很快,許多淋巴結感染,最終醫生把她的胃全部切除,用她的腸子代做了一個「胃」。這樣一個美食家,卻必須像嬰兒一樣再開始學著吃飯,讓自己的新「胃」適應。她戲稱自己是一個「無畏(胃)美食家」。曾經自稱「鐵胃」的原曉娟只有到現在才能真正地靜靜地躺在這裡體會本該屬於生命的綠色!
10、失去健康對事業、財富都已經變得沒有了意義
2007年春節前的復查中,一切都顯示她的胃癌正朝著良好的方向發展。但意想不到的是癌細胞再次捲土重來,而且比第一次還要猛烈。
她的身體越來越虛弱,而且腹部劇烈疼痛。用她丈夫的話說:她看起來越來越像個病人。當她進行第二次手術的時候,醫生看到的是腸子上、卵巢上滿是癌細胞腫瘤,也可以說,癌細胞充滿了她的整個腹腔。手術結束後,她抱著她的丈夫不停地哭泣,這哭泣中包含著多少心酸,多少無奈,多少惆悵,多少幽怨,多少後悔……。
她的丈夫兩眼含淚地說:失去了她,事業、財富都已經變得沒有了意義。她意味深長地說:在現代快節奏、大壓力的生活中,有多少人忘記了自己最大的財富——健康和生命,希望我的例子能給大家以警醒!
11、貧窮和富有就是一場病的距離
醫生用了最新的技術,盡了最大的努力,丈夫賣掉了一處房子,原曉娟做了最積極的應對,這些還是沒有挽留住她的生命。
原曉娟在博客中這樣感慨:貧窮和富有就是一場病的距離。
在我們追逐富有的時候,有沒有意識到自己最大的財富就是健康和生命呢?
中國每年至少30萬人被胃癌奪去生命,但有多少人能反思一下我們的生活方式與胃癌的關係呢?
原曉娟雖然走了,她的「病床日記」依然在流傳,原曉娟不僅用自己「病床日記」呈現了對生命的渴望和執著,更用自己的生命給我們帶來對健康的反思和警醒。不知道從這個故事中,您有沒有或多或少也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呢?

2011年4月13日 星期三

房價的公平正義之我見

1.      我曾聽過政大張金鶚教授的課,也買過他撰寫房地產的世界一書,並在淡水線捷運前後做過房價的研究,也知道台北無殼蝸牛運動,在主辦台北火車站附近建成國中舊址客運轉運站BOT京站大樓,也聘請過他和16位學者擔任評審委員,教授也覺得台北大都會區的房價飆高,我亦覺得不合理,李登輝前總統也推動一坪六萬元平民住宅,但是對市民有沒有幫助呢?實在沒有標準答案。
2.      依我的經驗,台北市的房子我買不起,所以買新北市比較小一點的公寓,經過10後,賣公寓的價錢免費住10年外,房子漲價4倍,利用此漲價四倍的本金換大樓比較大坪數的房子,如果10年省吃儉用繳交房租也存不到2倍,想買房子只能買公寓比較小一點的一半,所以等政府解決效果不大,從1983年、1993年、2003年、2011年房價都是倍數的跳升,如何公平正義。
3.      我的朋友的小孩想買房子,我問他存多少錢了,他回答400萬,看好我社區一間小坪數的房子總價約800萬,我也幫他決定你只有買小坪數的房子,400萬分為20年貸款,薪水負擔免強可以支付,他的父母住高雄,我教他先付一點訂金,找父母來看,父母用南部的眼光來比較說800萬在高雄可以買透天厝,結果當然買不成;我剛好有課沒在家,如果他們父母問我的意見,我會分析給他參考如下:(1)孩子的工作在台北,買高雄的透天厝加上高鐵的車票算一算,就知道買台北比較省。(2)孩子是帶女朋友來看房子,在台北買房子賺到一位妻子(她也在台北工作,可幫忙還房貸,若在南部並不一定找到喜歡的工作)。(3)房子離台北車站搭捷運20分車程,大台北都會區的房子距台北車站搭捷運20分車程的大樓全部超過這個價錢。(4)現在推出距台北車站20分的房價都超過每坪30萬,而且公設比都超過20%。(5)住10年後免費住外,不知要翻幾倍,累積換大坪數的房子。
總之,由於大家都很熱衷,台北車站大亞百貨每坪約50萬,若五年後雙子星大樓蓋好,機場航線可以在附近登機檢查,大亞百貨每坪還會50萬嗎?政府打房價會不會回歸市場決定呢?以上所述也許不是大家想要的答案,我只能說僅供參考。現在已凌晨近二時,請大家在不滿意的時候不要罵我,因為我已盡力了,何況我也是義工服務。

2011年4月12日 星期二

膝關節 人醫心傳2010年6月19

由於退休後的人生,每個人都想好好的參觀旅遊,很多人反而受膝關節退化的影響,而心有餘力不足,當我查閱網路掛號,醫師在6月底以前全部滿額,7月份休診,我看到重新塑造健康的膝關節,促使軟骨再生的方法,實在是新方法,連住美國的都回來醫治,台北一樣想去門診,尋找解除走不動的痛苦,自古英雄不怕死,為恐病來磨,因此轉載大家分享。
1.膝關節的重要
膝關節這個精巧的人體結構,讓人能夠靈活地從事各種活動,上山下海無所不能,醫學統計一個人平均一年活動膝關節約一百萬次,算算一天至少也要動個兩、三千次,頻繁使用的代價是無可避免地逐漸退化……一旦發現罹患退化性膝關節炎,起初以藥物止痛、延緩惡化;終極手段,就是置換人工膝關節。
大林慈濟醫院關節中心十年研究,發現了膝關節中引起退化的關鍵,從此有了治療的新希望。
2.「膝關節健康促進方案」
讓膝關節重生不再是夢想,讓一位又一位不良於行的苦惱病患,得以重新站立,走出禁錮……
膝關節,這個精巧的人體結構,讓人能夠靈活地從事各種活動,上山下海無所不能,醫學統計一個人平均一年活動膝關節約一百萬次,算算一天至少也要動個兩、三千次,頻繁使用的代價是無可避免地逐漸退化……一旦發現罹患退化性膝關節炎,起初以藥物止痛、延緩惡化;終極手段,就是置換人工膝關節。
大林慈濟醫院關節中心十年研究,發現了膝關節中引起退化的關鍵,從此有了治療的新希望。
「膝關節健康促進方案」讓膝關節重生不再是夢想,讓一位又一位不良於行的苦惱病患,得以重新站立,走出禁錮……
3.探腦除憂新膝望新膝望
文/于劍興、江珮如、黃秋惠 審定/呂紹睿 大林慈濟醫院關節中心主任
每逢星期一,來到大林慈濟醫院關節中心的病人似乎總比其他日子多些,很多是外地來,甚至還有遠從國外回來的。在這裡,幾乎全是因為「退化性膝關節炎」來就診。
一天,來了一位四十八歲的家庭主婦,原先不好意思告訴關節中心呂紹睿主任她曾在其他醫院看診,後來才讓呂主任知道;呂主任不太理解為什麼有些病人會不好意思告訴眼前的醫師曾看過其他的醫生,其實他非常建議病人能夠懂得保護自己,多聽取「第二意見」蒐集各方專業意見後找出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法。這位太太說她的膝蓋痛了超過三年,幾位醫生給的答案不脫「要好好保養,持續吃維骨力,打『雅節』(關節注射液)……,等膝蓋完全壞了,就換人工膝關節。」至於保養,有的醫生要她少運動,有的又提醒她多運動,讓她無所適從。但她發現,膝蓋還是常常痛、不舒服,更糟的是,膝蓋已經有點變形了,誰知道等到換人工關節還要多久呢?每天抱著疼痛的膝蓋,還要忍多少年呢?輾轉來到大林慈院關節中心找呂紹睿主任,因為她打聽到這裡的「膝關節健康促進方案」,或許可以讓她的膝蓋不再那麼不聽使喚……
退化是自然進程?
退化性膝關節炎的演變,長達四、五十年,等到疼痛、變形,已經是病程
的後面階段了。
膝關節主要由硬骨、軟骨與韌帶所股骨韌帶十字韌帶半月軟骨腓骨脛骨膝關節構造構成。硬骨指的是包含了銜接骨盆的股骨、連接腳踝的脛骨、讓肌肉正常運作的臏骨、和側邊的腓骨。軟骨組織包覆住股骨和脛骨的接觸面,包含包覆上方股骨和下方脛骨的關節軟骨,以及中間緩衝壓力的墊片,稱為「半月軟骨」。
關節兩側與內部各個骨骼組織的連結靠的就是韌帶,主要功能是要維繫膝關節的穩定度與安定性。位於大腿與小腿之間的膝關節,是人體最大的關節,透過彎曲、伸展與旋轉的動作,人們才能完成各種簡易或高難度的動作,不管是走、跑、跳芭蕾,打進溫布頓網球賽或世界盃足球賽……
膝關節的退化,如同人體的老化,也是自然的演進過程;關節軟骨的退化過程可概分為四期
口老化情形可說是全國之冠,關節老化的問題如影隨形,是致使老年人行動不便的主因之一。關節中心曾針對四千四百七十八名六十歲以上接受體檢的嘉義縣民調查,結果顯示,有百分之十八點七的女性、百分之六點三的男性有退化性膝關節炎,發生率是歐美的兩倍。
目前,絕大部分的病人在確定罹患「退化性膝關節炎」之後,就開始吃藥、吃營養品防止關節退化,忍到最後、拖到最後,膝蓋不行了,就換人工膝關節。如果期間使用類固醇,連續六個月可能導致骨質疏鬆,而吃止痛藥的副作用不容小覷,可能會造成上消化道出血、影響腎功能,更重要的是加速關節的退化,還有難以恢復的全身性體質惡化。
4.「真的沒有辦法阻止關節的退化,只能等著時間到了換關節嗎?」
呂紹睿主任在臨床醫療的過程中,一直思索著這個問題。幾年之後,居然讓他找到了解法。
軟骨再生非奇蹟病人實證解膝苦
五十多歲的先生 (化名 )長年來辛勤經營荔枝園,最近卻被宣判必須要置換關節。來到大林慈濟醫院關節中心,經過簡單的手術就出院返家,一年後複診,他已經可以正常的走路,膝關節的狀況恢復,已經不用去考慮置換關節了。
5.膝關節退化四大進程
第一期:二十到四十歲
關節軟骨初期會有輕微發炎,表面稍微粗糙、彈性降低;一、二期的退化,X
光影像基本上較難看出退化徵兆,必須透過關節鏡才能更清楚。
第二期:四十到五十歲
關節表面變得不平整,發炎部位有隆起現象,骨骼間隙開始變得狹窄。
第三期:五十到六十歲
關節軟骨隆起的部份破裂,變成鬚絲狀的組織,骨骼也長出骨刺。
第四期:六十歲以上
軟骨逐漸裂開、分解,露出骨頭,膝關節的間隙就消失了,關節也嚴重變形。
探腦除憂新膝望新膝望
6.特地從美國西雅圖到大林慈院關節中心治療的謝昀潔女士,術後一年多已經恢復良好,可以正常打網球了。
圖為女士於術後,腳部接的是引流管。攝影/江珮如
這樣的好消息,也傳到國外去了。
從美國西雅圖來到大林的謝昀潔女士出身於醫師世家,在十七年前放棄藥師的職業,移居美國展開退休後的休閒生活。可能是過度熱愛網球或其他活動導致她的左、右兩膝嚴重受傷。二○○○年、二○○二年,謝昀潔在美國接受雙膝「半月軟骨手術」,但還是抵擋不住膝蓋惡化為第三期的退化膝關節炎,每當活動或行走時,就會感到疼痛難耐。
西雅圖慈濟志工蔡佩芬師姊介紹昀潔上網看呂紹睿醫師的部落格,讓她如獲至寶;她認真仔細地閱讀大林慈院關節中心的「膝關節健康促進方案」,覺得這樣的治療方案或許能解決多年來膝關節炎的困擾。在蔡佩芬師姊的牽線及關節中心同仁劉素梅的幫助下,醫師先看過昀潔提供的膝蓋MRI影像,然後建議她兩隻腳都做膝關節鏡手術。昀潔甚至放棄了美國已有保險支付的手術,到大林慈院就醫。
經半身麻醉的昀潔可以透到關節鏡螢幕看到手術的進行過程,醫師一邊說:「這個就是你的膝蓋軟骨」,一邊解釋手術的進行,並且專注地清理膝蓋內碎骨。術後不到二十四小時,謝昀潔說:「我的腳已經可以走了!」雖然兩腿包紮緊密、並帶著血液引流管,但謝昀潔依然下床試走一小圈。「你要休息一年不能激烈運動。」呂紹睿主任語重心長地叮嚀她。
7.發現內側皺壁 逆轉退化
在一九九五年的一次關節鏡手術經驗,讓呂紹睿主任窺探到膝關節中的一個「神秘」組織,而後結合中正大學的研究團隊深入探究,終於確認這個令人振奮的發現。「退化膝關節的內側,我們發現一個幾乎每個人一出生就有的構造——內側皺壁。」呂紹睿說,這個「內側皺壁」的存在,就像「闌尾」一樣,平時沒有功能,但若出問題,就會成為身體健康的「神秘殺手」。
「內側皺壁」是膝關節中一種容易變形、像衣服皺摺般的軟組織,這種組織本來像新鮮絲瓜般地柔嫩,但隨著年齡的增長或外力傷害會漸漸纖維化,慢慢地就變成像菜瓜布一樣地粗糙,對關節軟骨的磨損也就越大。如果膝蓋受過傷或是工作需要重複彎腳、蹲、爬樓梯等動作,讓老化的內側皺壁左右來回重複地與關節軟骨互相摩擦,內側皺壁就會因慢性發炎而變得越來越硬。由於內側皺壁不斷地像菜瓜布一樣在磨損關節軟骨,造成關節軟骨剝落,而這些剝落的碎片聚集在膝關節內側的間隙,當膝關節重複彎曲時,這些碎片會讓關節面產生不正常的摩擦,這也是關節問題惡化的病因,因為它會掉進負重的主要關節中。呂紹睿指出,「就像眼睛跑進了砂子一樣,不斷摩擦造成軟骨壞死,並進而釋放出毒素讓關節發炎。」
而解決病人膝關節內側皺壁危害的問題,靠的就是呂紹睿主任研發出經由關節
8.退化性膝關節炎之治療新觀念
鏡處理的「膝關節軟骨再生促進手術」,就像是進行關節內的大掃除,越早進行效果越好,軟骨並有再生的機會。
9.三大術式 關節鏡為先
退化性膝關節炎的手術術式,主要有「關節鏡手術」、「矯骨手術」、「人工膝關節置換術」等。「關節鏡手術」的醫療器械有關節鏡與電動切割工具,醫師會在膝關節處切開三個大約零點五公分的小傷口,接著在其中一個傷口放入中空的關節鏡保護套管,然後接上針筒、注入食鹽水,使緊密的膝關節擴張,加大空間,方便手術進行。接著在另一個傷口放入注水針,把手術過程中刮出的碎屑沖洗出來。再將關節鏡套入保護管,醫師透過外接的光源以及影像接收系統清楚看到關節腔內部的狀況,最醫師在第三個傷口放入電動切割工具,來回清除像菜瓜布般的內側皺壁組織,並視需要放鬆長期發炎的關節囊,以調整關節內部軟骨的壓力。關節鏡手術的小傷口在一個星期內就會癒合。後續再配合適當的保健療程,已經受損的軟骨就能夠慢慢地恢復健康狀態。
10.「矯骨手術」
當關節嚴重變形,但客觀條件仍然不適合換人工關節時,例如日後仍需從事粗重的工作,就可以考慮採用「矯骨手術」,就是調整嚴重變形的膝關節,讓病人可以恢復正常姿勢的矯正手術。首先,醫師會鋸開脛骨的內側,並且用撐開器將切口撐開至欲矯正的角度,然後在撐開的部位填入自體骨骼或用人工代
11.探腦除憂新膝望新膝望關於「膝關節健康促進方案」
Knee Health Promotion Option, KHPO
根據大林慈濟醫院關節中心十年來的臨床經驗和研究,發現了退化性膝關節炎的重要致病機轉,在病程的適當時機,藉由關節鏡進行「膝關節軟骨再生促進手術」,移除病因,並重塑健康的膝關節環境,術後輔以適當的軟骨再生促進療程,刺激軟骨再生,進而逆轉膝關節繼續退化的自然病程。
治療程序──*詳細的術前診斷、病情評估、衛教*經由關節鏡進行膝關節軟骨再生促進手術*術後必要的軟骨再生促進療程治療成效──
目前每年有近五百位病患接受中心以此方案治療,成效卓著,並持續進行相關研究,預期治療成功率可繼續提升。
右左隱藏的病灶──膝關節的內側皺壁以關節鏡手術清除皺壁的鬚狀組織組織清除乾淨後的內側皺壁
12.退化性膝關節炎之治療新觀念退化性膝關節炎之關節鏡整形手術
關節鏡的構造與操作
大林慈院使用的關節鏡是一套精密的全數位光學鏡系統,包含微細的內視鏡,就像鉛筆般細的金屬管子,含電視螢幕,及可拍照、錄影的攝影機。微細的關節結構都能詳加觀察,以進行關節腔病變診斷,更可清除關節內的異物、或游離軟骨及骨刺,磨整及修補軟骨,剝離關節內的連結,解鬆關節內的發炎組織等。
攝影/于劍興手術過程中,醫師一邊操作一邊解釋,病人可藉由螢幕看到整個關節鏡下的診斷狀況,正確診斷率幾近百分之百。
麻醉方式的選擇
半身麻醉或全身麻醉,由手術醫師和麻醉醫師商討,考量病人的意願、身體狀況與手術所需時間長短而決定。
關節鏡手術的優點
1.開刀傷口小,約零點五公分
2.對關節組織傷害少
3.住院時間短;三到四天
4.開完刀當天,麻醉消退後,得醫師同意,即可使用輔助器在護理或家屬陪伴下下床
5.手術後發生併發症的機率非常低
13.探腦除憂新膝望新膝望
骨會慢慢地填滿脛骨,讓病人的膝關節回復正常的功能。
如果膝關節已經退化到末期,則必須置換人工膝關節,換好人工關節後,病
人就不會再感覺到膝蓋疼痛或僵硬,並恢復正常外型及活動能力。
部落格遍及全球 病友分享心得 醫師的部落格上,另一位來自美國七十多歲的先生大方分享他的經驗,希望受到同樣病痛的人能夠有機會體會他擺脫膝痛後的欣喜──
「本人受膝關節疼痛之苦已近五十年,可能是經年以來的運動傷害未治癒,加上脊椎嚴重側彎,導致兩腳受力不均。約在二○○五年,右膝蓋開始密集疼痛,久坐站起時根本無法走動,平時行走時,也會因膝關節突然痠痛而必須停在路中央,不但寸步難行且危險。
雖然找過中西醫物理治療,但效果不盡理想,每隔兩三天膝關節就痠痛發作。
後來經大醫院骨關節專科醫生診斷為『退化性關節炎第四期』,必須置換人
工膝關節,但我未並採納。
在一次偶然機會中聽了醫師的演講,得知大林慈濟醫院的「軟骨再生促進手術」治療方案,感覺很適合我。經過幾番思考,決定返臺接受此項方案的治療。手術過程僅在膝關節上下穿四個小孔,從螢幕上我可以看到呂副院長用迷你「怪手」、「割草機」、「鐵鎚」、「吸塵器」交互運用,約四十三分鐘即將如「鐘乳石」的障礙物清除完畢。住院兩天,醫師與護理師均細心叮嚀跟照顧,我在第三天就出院了。出院後繼續遵照醫生、護士指導的方法做復健……十天後回診,復原狀況良好。
約過四個月,我又回診注射玻尿酸,以維持並促進膝關節癒後更好的效果。
如今手術已屆滿一年,這當中仍有自我做肌力訓練,驚喜的是膝蓋痠軟無力的情況並未再發生,目前每周打兩次網球,每次打約兩小時……其他日常生活起居、庭院工作、走路散步等均屬順利,只有上下樓梯不能快步而己;自我評估已恢復九成五的功能。醫師的手術解決了本人五十年來膝關節的痛楚,以及三年多來最困擾的膝蓋痠軟無力……」
關節內大掃除 促軟骨再生 膝關節一年約活動一百萬次左右,而內側皺壁就像水穿石一樣,不斷地刻蝕軟骨,瓦解軟骨,導致膝關節喪失原本的功能。
14.重新塑造健康的膝關節,促使軟骨再生
「隨著年齡的成長,內側皺壁由二十多歲時的薄、半透明,到三、四十多歲時的纖維化,到了五十多歲以後造成磨損、發炎。」呂紹睿研究發現,年輕時的皺壁平滑,隨著年紀增長產生鬚狀,磨損關節,病人關節退化的程度與內側皺壁病變呈現出正向的關係。這樣的答案,對於呂紹睿,就像是尋獲「最後一塊拼圖」般地喜悅;而他更急切地想與退化性膝關節炎之治療新觀念
醫界、病人、一般大眾分享。「膝關節健康促進方案」就在這樣的心情下推出,藉由關節鏡手術來重新塑造健康的膝關節,促使軟骨再生。
呂主任說,這項新技術是利用關節鏡進入膝關節後,以電動抽吸的刀片來進行內側放鬆術,逐步將皺壁組織清乾淨,再用小剪刀微調軟骨的鬆緊度,他指出,通常採取半身麻醉對病人較舒服,手術後住院也只要一個晚上。而目前每個月大約進行五十多例手術,每一腳膝蓋的手術時間約十多分鐘。根據大林慈院關節中心統計,進行關節鏡手術後,第一期退化性膝關節炎的成功率達到百分之九十,第二期為百分之八十到九十,第三期百分之六十到七十五,就算到了最嚴重的第四期,也有百分之五十的成功率。
15.膝關節有退化跡象
如果已經感覺到膝關節疼痛,或是早上一起床還沒活動就覺得膝蓋僵硬,抑或是膝關節開始小聲地發出怪聲抗議時,其實,就表示膝關節有退化跡象了。如果更進一步感覺膝蓋有腫脹、甚至積水的情況,就已經進入膝蓋退化的急性期,一定要積極接受專業醫療診治,若拖到外觀變形,就太遲了。大林慈院關節中心呂紹睿主任樂觀地提醒,愛護膝關節,就從現在開始,不要被動地等著它們變老;儘快接受治療,讓關節停止退化,擁有健康的行動能力,早日恢復正常生活。
大林慈院現設有「國際醫療中心」,結合關節中心、生殖中心、預防醫學中心提供國外人士醫療服務。圖為呂紹睿主任為一位美國病人講解病情評估與治療選擇。

2011年4月11日 星期一

吳季剛(為美國第一夫人蜜雪兒.歐巴馬設計的晚禮服)

在我國傳統的教育環境之下,很難培養這些奇才,幸好吳季剛生長在陳美雲女士的家庭,就像周傑倫生長在她的母親的養育的環境下成長,這二位青年都在台灣渡過童年,而且成名得很早,但根據他們的成長,對自己的專業都是在興趣中茁壯,現在讓我們了解並學習吳季剛的母親陳美雲女士談兒子吳季剛如下:
1、栽培他的天賦,也栽培他的視野的過程
站在美國國家歷史博物館裡,看著兒子吳季剛為美國第一夫人蜜雪兒.歐巴馬設計的晚禮服,陳美雲心中有無限的感動。二十多年來,面對著兩個截然不同的孩子,自稱只是個平凡家庭主婦的陳美雲,卻進行了一場很不平凡的教育實驗。
在那博物館裡,那件衣服展示的空間最大,整個電視螢幕不斷的播放吳季剛跟蜜雪兒見面的過程。「我覺得這種榮耀不是剎那,而是永恆的,因為世世代代都會放在那裡。」
2、吳季剛從小與眾不同
陪著兒子一路走來,陳美雲知道,這榮耀的背後,有多少的努力與不為人知的辛酸。從小愛玩洋娃娃的吳季剛,曾因親友的嘲弄而傷心落淚;念大學時為了舉辦服裝秀,在紐約的酒吧門口為客人掛了兩年衣服,只為了熟悉經常來此的服裝界名流。即使成名之後,吳季剛仍每天辛勤工作一、二十個小時。
因為吳季剛的與眾不同,也曾帶給陳美雲許多壓力。別人說這母親真怪,男孩子玩娃娃,不但不禁止,還到處託人幫他蒐集。吳季剛不在乎讀書、考試,一心只想順著自己的興趣。陳美雲雖盡力發展他的天賦,卻也在關鍵時刻堅持,要吳季剛把該有的教育完成,「因為教育會讓人有新的知識、新的想法進來。如果都只在做一件事,你的思想就會空掉,不夠寬廣,」陳美雲殷殷告誡兒子。
3、蜜雪兒穿上他設計的禮服一夜成名
當吳季剛因為蜜雪兒穿上他設計的禮服一夜成名,陳美雲要吳季剛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電話好好謝謝他的哥哥。因為陳美雲很清楚,「如果不是哥哥這麼按部就班、容易帶,我沒那麼多時間搞你這個小孩,你要謝謝哥哥,」她對吳季剛說。
二十多年來,面對著兩個截然不同的孩子,自稱只是個平凡家庭主婦的陳美雲,卻進行了一場很不平凡的教育實驗。
4、陳美雲談兒子吳季剛
Jason(吳季剛)從小就跟其他的小孩不一樣,他不太願意接受傳統的規範。這在二十多年前,整個大環境還是很保守的氣氛下,對我是很大的挑戰。我還有一個大一點的孩子,心裡就會設定老大走過的路,好像老二也該跟著走。但事實上,我發現有很大的差異。
老大念的是中規中矩的幼稚園,我帶 Jason 去參觀,他就跟我說:「媽媽,我不喜歡這個學校。」這學校就是要穿得乾乾淨淨、整整齊齊,一進去就要學寫字、讀書。
5、森林幼稚園救了他
Jason 要上幼稚園的時候,剛好有個朋友告訴我,在內湖有家森林幼稚園,我可以去看看。我帶 Jason 去那個學校,他非常喜歡,因為那裡有很多好玩的東西,整個環境就像是一座森林。裡面的孩子都很快樂,每天剪啊、畫啊、寫啊。
6、母親睿智的決擇
後來我想把弟弟跟哥哥放在同一所學校,我比較方便。我帶弟弟去看哥哥學校,不行;帶哥哥去看弟弟學校,也是不行。哥哥覺得髒兮兮的,他不習慣。我只好各自讓他們讀喜歡的學校,他們都滿快樂的。
我一直在想,多久我才能證實,自由開放的教育跟傳統的教育,到底哪一個才是好的?一、二十年下來,我得到的答案是:適合這個孩子的方式、環境,就是好的。因為你把一個很有想法的孩子放在很呆板的教育,他不一定能快樂、加分。如果你把一個比較傳統的孩子放到任何學習都要開放、自己去思考的環境,他不見得會做得很好。
7、只愛藝術,不在乎功課
Jason 小學時我跟他講:「你可不可以把成績考好一點?」他就說:「我不覺得一定要像哥哥一樣每天都考一百分,如果他考了九十九分,他就會有失敗的感覺。那我考八十幾分,我每天都有二十分進步的空間。」
我發現再逼 Jason 也是一樣,但還是給他一個標準,不能太離譜,以國外標準來說,就是至少有個 B
8、老大初一念完,我們就出國了。
因為我發現 Jason 有很多跟人家不一樣的想法跟動作。比如他從小不玩小汽車,也不愛看卡通;他從小就愛玩娃娃,喜歡看平劇、時尚展。後來我才知道,他喜歡看平劇是因為那些衣服很美,那些線條、佩飾他很喜歡。他很喜歡藝術,但對功課不會要求。那時候台灣的國中有放牛班,我就很擔心,跟我先生講:「Jason 也沒這麼笨,他各種發展都不錯,如果到了中學,因為功課不好被編到放牛班,會影響他心理的成長。還是找機會出國,讓他們有機會去學習新的東西,在語言方面多一些能力,不一定只有念書的路。」
10、孩子的堅持與母親的堅持
我在 Jason 身上看到一個很大的特質,就是他很堅持。他從幼稚園開始,捏捏弄弄的能力就很好。
11、十四歲拿到這證照
他在十四歲的時候,就得到日本紙黏土的教授資格。在日本,平均五十五歲才能拿到這證照。在學紙黏土的當中,他同時跟著教他聖經故事的老師學裁縫,因為老師發現 Jason 念聖經時不專心,一直在畫畫。老師就問他:「你在畫什麼?」他說:「我長大要做設計師。」老師就說:「做設計師需要有人指導。這樣吧,你乖乖念聖經,我每個星期撥一天來專門教你畫畫,因為我是學服裝設計的。」
12、不到一年學完老師的全部東西,另找名師
後來老師真的每星期一天來教他念聖經,一天來教他服裝設計。
可是不到一年,老師就說他的東西全部被 Jason 學完了。「他有天分,你應該請更高明的老師來教他。」因為這位傳教士的一句話,我就去加拿大最好的設計學校 Granville Island Design School 找老師。他一路上都很幸運,常遇到貴人。
13、工作就是學習,遠赴法國拓展視野
到了中學以後,他跟一般孩子都不一樣,幾乎都在工作。他自己做娃娃上網賣,第一筆生意就被騙了,東西寄去卻沒收到錢。他再次上網賣娃娃,就學會請人先把尾款寄來,他用尾款去買布。
Jason 在美國念高中的時候,有個機會可以去法國當交換學生,但他不是那麼想去,因為當時他在美國已經有工作。我就跟他講:「你這工作的目標太小了,你要看遠一點,你去歐洲看看不同的東西會更有感覺。」後來他去了法國,去了之後很喜歡,因為那裡有很多東西可以看。
14、孩子的天分是要培養
我覺得孩子的天分是要培養的,可是在培養天分的同時,孩子的基礎教育也一定要有。Jason 很小就跟我講,他不需要念太多東西,可是我跟他說:「我不認同,大學畢業是最基本的。我不要求你考第一名或一百分,但基本的學歷、知識、能力一定要有,這樣才不會變成一個只是會縫、會做,卻沒有學問的工人。」
15、奇蹟背後的真相建立人脈
 蜜雪兒的事件就像是奇蹟一樣,但背後 Jason 真的努力了很久。他到了紐約學設計,想要做一場職業秀,可是他在紐約沒有人脈。於是他想到一個辦法,他找到一家流行服飾界人常去的酒吧,他就去那邊打工,星期五、六的晚上就坐在門口幫人家掛衣服。第二年的時候,老闆覺得他很不錯,就讓他進去收盤子、幫客人點菜,後來他就愈來愈認識這些人,建立了一些人脈。
16、初試鶯啼,達賴喇嘛名言:要得到什麼?先要放棄什麼?
他第一次在紐約辦服裝秀的時候,把我們嚇了一跳,因為他是在紐約的職業秀場作秀,非常難得。當時他才大學四年級,即將畢業,但因為忙著籌備服裝秀,沒有繳交畢業作品,所以沒有拿到畢業證書。為了這件事情,我跟他不愉快很長一段時間,但他給了我一個理由,他說:「媽媽,我們學校有一個魔咒,出名的都不會畢業。我一定要比同年齡的人更早讓人看到,所以我要在畢業當季作秀。請你原諒我沒有畢業,但有一天,我會讓學校還我一張畢業證書。」蜜雪兒的事情發生後,學校都對外宣稱 Jason 是他們學校畢業的,其實他並沒有拿到畢業證書。
我現在回想起來,真的覺得他膽識很夠,不懂得害怕。我跟我先生一直都是很緊張,但 Jason 每個步驟都很認真在做。
17、沒有一個成功的人沒被人笑過
我自己也是從 Jason 小時候就受到很多壓力,因為每個人都覺得我是怪人,怎麼小男生要學這些東西你一點都不生氣,還在幫他?
記得在加拿大時,家裡擺了Jason 的娃娃作品,有次台灣來的朋友看到就說:「家裡沒女兒,怎麼都是娃娃?」那一次,我看到 Jason 掉淚。
18、成立工作室
為了不讓他再受傷害,我們花了大筆錢,重新裝潢地下室,讓他把作品和工具都移到地下室。他就不必受人嘲弄,他在那裡很開心。
19、快樂建築在興趣與成就感之上
我後來想通一件事:孩子所學的東西,如果不是他喜歡的,他永遠不會快樂,就沒有成就感,那我是不是要揹他一輩子?與其這樣,不如讓他學他自己想做的,他舒服,我也舒服。
20、成功的秘訣做真正的自己
Jason 後來曾跟我說過一句話,讓我很感動,他跟我說:「謝謝你,媽媽,讓我可以做我自己。」

2011年4月10日 星期日

誌謝

書到用時方恨少,我自認多彩多姿的人生,曾經渡過「榮工人生」、「捷運人生」等集合工作經驗與技術實務,並與「中央人生」的工學博士融合成為「營建管理人生」,架構網路知識平台與文會友,依然不足以撰寫成書,所以退休後,在劉文龍博士的引荐下,進入美國普斯頓大學再度攻讀第二個博士學位──企博士,只因它能使我更積極的匯聚工程知識與經驗、技術與經營管理,將《營建管理》,增加「經營」兩字,達成撰寫《營建經營管理》一書的目標,而努力奮鬥!
1、   入學申請的行政作業
感謝劉文龍博士細心的說明引導,使我很快的填寫入學申請表、繳交博士英文畢業證書、博士英文成績單、個人履歷、自傳、護照影本、照片及申請費用等資料,尤其是他熱心的幫我寫推薦函,使得我順利的完成入學的準備。
2、   入學面試
感謝劉文龍博士他的評估,我已獲得國立中央大學土木工程營建管理博士學位,若能再攻讀企博士學位,能拓展我的視野,增廣知識之領域,不僅能達到我撰寫《營建經營管理》的需求目標,而且能達到美國普斯頓大學宣傳在職進修的雙贏策略。
3、學務、課務、教務的規劃
感謝劉文龍博士對學務、課務、教務的規劃相當用心,不僅對學生事務照顧無微不至,上課的通知與掌握非常切實、課程的安排符合學生的需要、以及教授的選聘博學多能富有專精,上課的地點位於交通方便的台大學府,相當寧靜,是一個增加學習興趣的優良場所。
4、課程的輔導
每科教授講課後,都必須交一篇心得報告,剛開始我並不了解作業模式,感謝劉文龍博士依據起承轉合的方法輔導大家,我分為前言、文獻回顧、研究內容探討、結論四個部份,由於參考文獻多,所以每科閱讀10本書,剛好有研討會時,也就報名參加,所以撰寫多達70-100頁的成果,學習的收獲很多。
5、論文審核教授的推荐
博士論文的審核非常周延,感謝劉文龍博士推荐萬英豪博士、鄭永寧博士、王珍一博士,他們是學者,又是學以致用的精英,對我醍醐灌頂般的開示,使我的博士論文能達到畢業的水準。
6、親自帶我赴美參加畢業典禮
我雖然到過亞、歐、非三大洲,不過到美國尚屬第一次,感謝劉文龍博士親自規劃行程,帶我赴美參加隆重的畢業典禮及觀光加州附近名勝古蹟。
7、感謝企管博士班教授與同窗好友
感謝教我們16門課程的教授,由於您們辛勤的教學,使我學習過程如沐春風一般的薰陶成長,都能融會貫通,獲得新知。同窗好友由於您們的陪伴,使我一路走來不覺孤單,而倍感溫馨。
8、營建經營管理人生
2008年至2011年,先後擔任公共工程委員會、營建署委託計畫主持人,平常則兼任學會的工地主任班講師及中央大學土木工程學系舉辦的品管班講師。我將一生從事的實務、所學的理論、所教的心得融合歸納的成果,再加上普斯頓企管博士班學習的課程融入,開拓我的營建經營管理人生,普斯頓企管課程使我從傳統的實質生活,架構「營建經營管理人」的網路知識平台,無遠弗屆的溝通,實現了天涯若比鄰的夢想,傳承「營建經營管理人」的志業,影響後進更為深遠。
最後,感謝我的內子涂老師、兒子、媳婦老師及孫女們,由於大家的支持與鼓勵,才能利用星期假日沒有間斷的完成學業,在撰寫企博士論文期間,總是深夜達一、二時,雖然去歲的夏季特別酷熱,今年的冬天又特別寒冷,但都能專心一致的邏輯思考克服完成,並把這本論文的成果獻給大家,感恩!
 黃金田2011.春於
營建經營管理研究室、台北、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