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文章

2013年7月30日 星期二

旅程

從這篇感人的簡報文章,我沒有搜尋到出處,又是播放檔,我想辦法轉換為PDF檔,等了30分鐘,電腦沒有回應,我試著轉存文字檔,於是我再將播放檔,另以2007版的簡報檔開啟,試著用大綱模式,結果文字空白,只用最基本的方法,將23頁一頁一頁複製轉貼為文字檔;或者大家會認為根本不用轉檔,不過我認為簡報檔3,544KB,文字檔只有15KB,能達到欣賞文章的效果,喜歡的朋友就直接從我的網頁取得,節省大家的時間也算日行一善;本文撰寫出每人的心聲,剛好與我的想法及人生的旅程不謀而合,每人結婚後,一系列的過程都在期待將來會更幸福,事實上這種期待將來會更幸福的美夢都是南柯一夢,沒有所謂的比現在更幸福的時光,因為生活的道路上總是佈滿障礙,這些障礙就是生活,然而這條路本身就是幸福!本文分享如下:

我們讓自己相信,當我們結婚後,有了孩子以後有了孩子以後,或者其它的什麼事情之後,我們會更加幸福。可是後來,我們感到氣餒,因為孩子們太小了,如
果他們長大了,一切就好了吧!可是後來,我們還是感到氣餒,因為孩子們進入青春期後,我們必須密切注意他們的一切,毫無疑問,當他們度過了這段時間,我們會更加幸福吧!我們告訴自己,當我們的伴侶能和我們一起面對生活當
我們擁有一輛更好的車,當我們能去渡假,當我們退休之後,我們的生活會更加幸福!
事實上沒有所謂的比現在更幸福的時光,如果有的話,那麼又是什麼時候呢?生活中總是充滿挑戰,最好充分認識到這一點,然後決心從此刻起就盡情享受生而
不去考慮其它。
最長遠來看,活似乎是即將要開始。是,生活的道路上總是佈滿障礙,要一步一
步的經歷挫折,要完成一些工作,要付出時間要付出時間,要付出金錢,這樣生活後我開始明白,這些障礙就是生活。
這個想法讓我認識到,沒有一條道路是通向幸福的。這條路本身就是幸福!
是,享受生活中的每一刻,是享受生活中的每一刻,決定去幸福之前,要等待下課,又等待上課,要等著失去10塊錢,又等著掙回10要等著工作開始,要等待週五的晚上和周日的,要等待一輛新車,要等待還清房貸,要等待春天、夏天、
秋天和冬天,要等待月初、月中和月底,要等待電臺播放你的歌,要等待死亡,不要等待再次重生。
現在,想想,試著回答這些問题:
1
–說出世界上最富裕的5個人。
2 –說出上5屆環球小姐比賽中的得勝者。
3 –說出上5屆諾貝爾獎的得獎者。
4
–說出上5屆奧斯卡的最佳演員。
不能回答嗎?是不是很難?不要擔心,沒有人記得這些。掌聲消失了,榮譽也蒙上了灰塵。得勝者很快就被人遺忘。幸福是旅行,而不是終點!沒有比現在更幸福的時光!活在現在,享受現在!
現在請回答這幾個問題:
1 –說出5個對你的學習有幫助的老師。
2 –說出5個在你急需幫助時伸出援助之手的人。
3 –說出5個讓你覺得特別的人。
4 –說出5個你願意和他們共度時光的人。
更好回答是嗎?是不是更容易呢?那些對你生活有意義的人不是那些被列為“最”的人,他們不是最有錢的人,也不是得過最大獎的人…他們是那些關心你的人,照顧你的人,不管怎樣,他們都是緊密的在你周圍的人。

想一想吧,生活是很短暫的。 而你呢,是在哪個名單裡,不知道嗎?
讓我來幫幫你。你不是 “最有名”的那一些,但是,是我能想到發送這則消息的人中的一個。
以前,在西雅圖的奧運會上,九名不是智力有問題就是身體有缺陷的運動員,
站在了100米跑道的起跑線上。槍聲響了,比賽開始。不是每一個運動員都在跑,
但是每一個運動員都期望參與和獲勝。
他們三個人三個人的一起跑,其中的一個人拌了一跤,跌倒了,哭起來。其它的八個人聽到哭聲,於是,他們放慢腳步,往後看。最後,他們中的所有人,都停下來,開始往回走…
一個患有道斯綜合症的小女孩在他旁邊坐下,抱著他,問他好些了嗎?”接下來,九名運動員肩並肩的一齊走向終點線。所有的觀眾都站起來,熱烈的鼓掌。
掌聲持續了很長很長的時間。看到這一幕的人一直談論著這件事。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內心深處,我們知道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遠不是為自己而去爭取勝利。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是幫助別人去獲勝。即使這可能意味著我們需要放慢和改變我們自己的腳步。如果你給別人發送這封郵件,也許我們將成功的改變我們的心,也許也改變了別人的…


一根蠟燭如果可以照亮了別人,它也就沒有失去什麼了。 當你收到這封郵件的時候,你會知道 無論我身在何處都會為你祝福,一生幸福! ~你永遠的朋友

2013年7月26日 星期五

運動是健康的根本

運動促進血液循環,以帶動氧氣和營養,使身體細胞活化。然而走路就是最方便運動,至於走多遠呢?視個人的體能而定,依我的經驗,每天能走35公里,約3050分鐘,就能遠離疾病的痛苦,同時延年益壽。李豐醫師30年前在加拿大的多倫多研究所進修得癌症,原則上,是保持飲食平衡,不吃添加物,不吃腐敗食物,不吃肉類,多吃蔬菜、水果。
現在,體力增加了,走20公里路,已是家常便飯,甚至還有過一天走40公里的紀錄。每天早上先去爬山,在山上吸收兩個鐘頭的芬多精;她養生的秘訣就是笑、不生氣、正面看、放鬆等四招給她多活三十年,因此改得越多,改得越徹底,好得越快,已經成了養生的原則。說明如下:

1. :從心理層面克服病魔,像笑、不生氣及以正面態度看待一切事情,還有學習放鬆等是降服疾病的一大原因。因為笑能使身體內的細胞放鬆並充滿活力。

 2. 不生氣:生氣是別人做錯事懲罰自己,慢慢調整來平衡自己的情緒;現在什麼都看到,卻可以一直保持笑容。

 3.正面看:假如不幸得癌症,改變飲食習慣、開始運動、你的生活會天天變好。如果凡事從正面思考,事事會變得非常美好

4. 放鬆: 放鬆看起來很容易,其實卻是最困難的,因為放鬆要從心做起。心真的放鬆,細胞才能放鬆。而心要放鬆,必須放下很多現世間的價值觀,包括名、利、情……等甚至延伸至人際關係,於是人變得活得很簡單、很樸素,人就輕鬆了。雖然當年,醫生宣判只有六個月的生命,如今已多活了30多年。

最後,營養是細胞藉以維生的資糧,運動的好處是使身體的循環順暢,把養分及氧氣帶到該去的地方,才能使細胞恢復生機,選擇自己適合的運動持之以恆,則明天的身體自然會更好。

2013年7月25日 星期四

馬友友鮮為人知的愛情故事

馬友友這位音樂才子,看完本文之後,我覺得他比徐志摩還要情聖,因為他們兩人所追求的情人,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屬,更比徐志摩幸福,因為馬友友在人生最低潮時有傾訴的對象,吉兒第一次聽到丈夫哭泣,心都碎了。她推掉手頭的工作,飛到了丈夫身邊,而且像母親一樣地摸著馬友友的頭說:“貝多芬說過規則就是用來打破的。你認為所有的古典音樂都是當時的民歌和流行音樂的最佳組合,你不願意我們的孩子和孩子們的孩子只知道莫扎特和巴赫,而不知道在我們這個時代還有音樂存在;醞釀了10年之久的《巴西之魂》專輯終於問世,格萊美第12次給他“加冕”。 2000年,他為電影《臥虎藏龍》演奏主題曲,這首新古典提琴曲獲得了當年奧斯卡最佳音樂獎。 2004年春,馬友友再次獲得43屆格萊美大獎。迫於公眾和媒體強大的輿論壓力,維也納國家劇院再次向馬友友發出邀請等,這種愛情與事業同樣曲折迂迴,即將超越巔峰,又滑落谷底,又攀越巔峰的成就,他慶幸擁有了這樣一位集美麗、智慧和愛於一身的女性為伴侶,結合為大提琴上的弦和弓,誰離開誰都不是琴,都不成音樂的寫照,是值得大家分享的,轉載如下。

2013-07-09藝享會

    被西方媒體評為“最性感的古典音樂家”馬友友,居然沒有任何音樂學院的畢業文憑。雖然他已獲15個格萊美大獎,卻一直拒絕登上領獎台。 《時代》人物周刊的一篇文章認為:馬友友是古典樂壇的寵兒,也是最受爭議的叛逆者。幾十年來,這位華裔音樂家走過了一條艱難的人生孤旅。而他的愛情也如他的大提琴曲一樣,如天籟之音,充滿夢幻般的色彩……

“一吻之賭”失掉初戀

馬友友出生於音樂世家:父親是音樂教育家,母親是歌唱家。 4歲時,父親把他領到了大提琴面前,把巴赫的樂譜交給他。馬友友對音樂的痴迷讓人吃驚:兩年時間,他練琴的地板上居然被壓出了一片坑凹。

6歲時,馬友友來到美國,跟著名指揮家斯坦恩同台演出。演奏完畢,觀眾把瘋狂的掌聲送給了這位音樂神童。

幾年後,在斯坦恩的勸導下,9歲的馬友友決定進入正規的音樂學院學習。那時馬友友已經跟許多名家合作演出過,出了個人專輯,上了暢銷排行榜,已頗負盛名。但是,正處在青春萌動期的他開始放縱自己:他蓄起了披肩長發,開始曠課、抽煙、酗酒……

一個週末,馬友友在百無聊賴時參加了一個同學的生日派對。朋友同他打賭,誰能在晚上12點時得到一個叫吉兒的女孩的吻,那麼第二天他就可以獲得兩張NBA的入場券和一整塊外賣海鮮比薩餅。

馬友友對吉兒一無所知,只聽說她是才女,從小在歐洲長大。還有她因為外型酷似“芭比娃娃”有了“芭比小姐”的綽號。可是,當馬友友走到她面前的時候,手心卻開始冒汗,這是“派對王子”從來沒有過的。然而,漂亮的女孩卻主動向他伸出了手:“我叫吉兒,很高興認識你,YOYOMA(馬友友的英文名)。”

入夜,晚風有些清涼,吉兒給馬友友講起一個故事:“14歲生日的時候,我在維也納得到了一張音樂會的門票,那是一個大提琴獨奏會。大幕拉開後,是一個跟我年齡差不多的少年。在鋼琴的伴奏下,他老練地開始了演奏,所有的人都被他吸引。那天晚上我對父母說,這個才華橫溢的少年是我見過最性感的男人……

“我搬到了美國,到了紐約,試圖再尋找那個少年,可是不知道為什麼我再也沒有查到他音樂會的消息了。直到有一天我聽說了他在朱麗亞音樂學院就讀的消息,你可以想像我的興奮……”

聽了吉兒的一席話,馬友友良久無言———那個少年之所以銷聲匿跡,是因為他正沉湎於各色派對和酒會中的緣故。 12點到了,幾個朋友在遠處叫馬友友的名字,他一下子回到了現實。他想都不想就吻了吉兒,轉身離去。

第二天,馬友友得到了NBA​​票和比薩餅,可是他一點兒都不快樂。而吉儿知道那個晚上的內幕後覺得很受傷。她給馬友友送來一封信,信中夾著那張她14歲生日時馬友友的音樂會門票。她只寫了一句話:“我後悔回到美國,你摔碎了我的夢。”

吉兒的信讓馬友友深受震動,一番痛苦思考後,他決心重新調整自己的人生。 1972年春,17歲的馬友友決定從朱麗亞音樂學院輟學。院長握著他的手不解地問:“為什麼要讓自己的音樂理想湮滅?”馬友友回答很簡單:“我覺得現在的自己沒有資格繼續做一個音樂人,我迷失了太久了。”

  不久,吉兒要回歐洲了。馬友友聽說後趕到機場送行,卻沒有勇氣向她當面道別。飛機離去後,這個少年久久徘徊於機場外的草坪,眼中噙滿淚水。說起這段經歷,馬友友的母親說:“那是他的初戀。吉兒走後,他痛苦了一大段時間,甚至有一次他問我:有沒有辦法讓時間倒流?我告訴他沒有,但是我們可以重新書寫未來。於是,他考上了哈佛。”

哈佛邂逅重拾琴弓

轉眼間,馬友友在哈佛已經進入了第4個年頭。在一個春光明媚的日子裡,習慣低頭思索走路的馬友友不小心撞到了一個人,他抬起頭的一瞬間呆住了。

“你胖了高了,而且換了眼鏡。”她平靜地看著他說。他張著嘴,什麼都說不出,他的手心又在出汗……

她就是吉兒,他們分手4年後竟又重逢。吉兒還是那麼熱情和大方:“聽說你在修人類學,這似乎跟大提琴無關呢!我修數學,剛剛入學。”與吉兒相遇後的那個晚上,馬友友一夜無眠。第二天一早,他把電話打到了吉兒的宿舍,吉兒的同室說她已回長島家中了。

吉兒到家後意外地收到了馬友友的信,裡面是那張被保存多年的音樂會門票。在吉兒當年的留言旁邊,貼了馬​​友友這樣的字條:“你離開我後,愛情和音樂似乎都從我的生命裡消失了。我放棄了大提琴已經快4年了,現在的我不知道還能否會拉琴。昨晚,我躊躇了一夜,我想要為你做一件事情,彌補我從前的荒唐和輕薄。我想了很久,覺得只有一個辦法:我要為你舉行一個獨奏會。請別拒絕我。”

馬友友為吉兒所舉行的獨奏會是在學院小禮堂舉行的。馬友友這輩子從沒有這樣怯場過,他調音許久,就是不敢拉出第一個音符。吉兒在台下耐心等著,她發現馬友友的手抖得厲害,就走到了他的面前,把手搭在了他的肩上,溫柔地問道:“親愛的,你擔心什麼呢?”馬友友憋紅了臉說道:“我擔心我演出失敗,你又跑回歐洲。”吉兒在馬友友的臉頰上輕輕地吻了一下,說道:“我哪也不去,你在哪裡,哪裡就是我的家。”

馬友友受到了鼓勵,第一個深沉的音符終於從他的手中滑出。同樣是巴赫的《熱情》,所不同的是現在的《熱情》裡飽含著男人深沉的渴望。當音樂終於停下的時候,吉兒走上了台,俯身在馬友友的身邊說:“4年前的那個晚上,我曾經對父母說過你是我見過的最性感的少年。但是我隱瞞了一句話,現在我補充上,我要嫁給他!”馬友友的臉紅了,激動地抱住他的夢中情人,拼命旋轉。

1974年,在哈佛大學生的反越戰集會上,馬友友在吉兒的鼓勵下,正式拾起了大提琴。在那個上萬人的集會上,他那首優美動人的越南民歌《湄公河春望》和匈牙利作曲家柯達依的《悲慘世界》震撼了在場所有人。演出結束後,會場裡一片寂靜,許久,大家才從他美妙的意境中甦醒過來,長久地歡呼著“YO- YOMA”的名字,如痴如醉。那次集會使馬友友深刻感受到了音樂給人們帶來的震撼力,他決定重出江湖。

  愛妻助他走出陰霾
  1978年,馬友友與吉兒正式結婚。兩年內,他們的一雙寶貝兒女相繼出世。吉兒放棄了在哈佛繼續攻讀數學博士的機會,做了一個賢妻良母。吉兒不僅是丈夫生活上的好伴侶,也是事業上的好幫手。她以自己旅行非洲時所見的叢林音樂卡爾哈利的節奏為靈感,建議丈夫大膽嘗試非洲音樂元素。一年後,承載著馬友友全新創作理念的《Meyer》獲得了該年度的格萊美大獎。

同年,馬友友的4張新專輯全部打入了世界古典音樂排行榜。尤其是他的《巴赫靈感》專輯,由於對巴赫的全新詮釋風靡世界,被譽為二十世紀古典音樂界一個偉大改革,為古老的經典曲目賦予了新的生命。許多現代音樂評論家指出,馬友友的大提琴穿越了國界、戰爭、宗教,琴聲裡飽含了生命的激情和愛情的震撼……

20世紀90年代初,正當馬友友處於事業頂峰之際,卻遭受了一場重大的危機。而在最艱難的時候,讓他重新站立起來的恰恰又是他的妻子吉兒。

由於馬友友從20世紀80年代起,不斷地把世界各地的民樂、通俗樂甚至邊緣樂器都融入了他的創作,觸怒了嚴肅音樂界的保守派。 1992年春,維也納國家劇院宣布取消與他簽訂的演出合約。同時,馬友友的恩師,也是他最依賴和崇敬的指揮家斯坦恩先生也拒絕與他同台演出。電話中,他對馬友友說:“孩子,你在自以為是的軌道上滑行得太遠了,難道你想把古典音樂變成兒歌秀?”

馬友友無聲地放下了電話,被迷茫和孤獨徹底地打倒。那天晚上,他給遠在美國的妻子打了一個電話。吉兒第一次聽到丈夫哭泣,心都碎了。她推掉手頭的工作,飛到了丈夫身邊。
吉兒像母親一樣地摸著馬友友的頭說:“貝多芬說過規則就是用來打破的。你認為所有的古典音樂都是當時的民歌和流行音樂的最佳組合,你不願意我們的孩子和孩子們的孩子只知道莫扎特和巴赫,而不知道在我們這個時代還有音樂存在過!你沒有錯,這不是一個妻子的看法,而是你最信賴的朋友的由衷感慨!”

1999年,馬友友醞釀了10年之久的《巴西之魂》專輯終於問世。經過曠日持久的論戰,格萊美第12次給他“加冕”。 2000年,他為電影《臥虎藏龍》演奏主題曲,這首新古典提琴曲獲得了當年奧斯卡最佳音樂獎。 2004年春,馬友友再次獲得43屆格萊美大獎。迫於公眾和媒體強大的輿論壓力,維也納國家劇院再次向馬友友發出邀請。

2005年春,馬友友在回答美國《時代》周刊專訪時說到他和吉兒的婚姻:“我慶幸擁有了這樣一位集美麗、智慧和愛於一身的女性為伴侶。我們是大提琴上的弦和弓,誰離開誰都不是琴,都不成音樂……”(據《婚姻與家庭》詹蒙/文)

2013年7月24日 星期三

老伴不能只 ONLY ONE

美國朋友E-mail給我的網路文章,題目看起來對我來說,有點不太適合華人社會,但經我詳細品味之後,原來都是學者的觀點,值得銀髮族參考,這內容所稱的「老伴」,應該較偏重於好友,可以開懷暢談類似的密友,當然若「只有1個」密友,的確少了一點,我如果一人在家感到孤獨時,朋友沒打電話給我,很簡單的自己就拿起電話打出去,不過一定要找那些沒有上班的好友,就是好友也要了解他們的動態,不是泡在游泳池裡或運動時刻才能接通電話,若有10個密友,就能排除不必要的惆悵,若有20個密友,保證生活多采多姿;廖紀華建議,不妨列出一張「老伴清單」,1•健康要顧好。2•財富規劃要做好。3•一定要有醫療保險。4•評估個人社會資源。本文分方享如下:

你有幾個「老伴」?
如果你單身、失婚或者老年喪偶,沒有老伴,該怎麼辦?
別擔心,老伴不是指婚姻關係裡的配偶,
而是泛指「老來一起作伴」的親朋好友。
假設你的答案是「只有1個」,很抱歉,顯示你的支持網絡薄弱,你的生活十分退縮封閉;
10個,不錯,相當充實;
20個,恭喜你,保證生活非常多采多姿。
一般人常指望夫妻的功能之一,就是老了一起作伴。但根據社會心理分析,這個迷思與事實相去甚遠,配偶不見得是最好的人生伴侶,如果一廂情願把配偶當成理想的老伴,恐怕會失望,很多性格不相投的夫妻,愈老愈不肯妥協,貌合神離,相敬如冰,退休後分床、分房、分居、分手的例子,比比皆是。
「寄望婚姻(配偶)能解除寂寞,基本上是神話,」
資深兩性專欄作家薇薇夫人毫不隱諱指出,
現實中看到很多夫妻「你走你的陽關道,我過我的獨木橋」, 幾乎沒有任何交集,
她的一些朋友有時不能把心事告訴配偶,卻能對好朋友暢所欲言。

屏東科技大學社工系講師廖紀華也主張,
老伴不是只有「另外一半」,
一旦把全部的指望都放在配偶身上,
期待對方陪伴度過晚年生活,
這是把生命窄化,而且對彼此的壓力都太沈重.
萬一有一半先走了,另一半則是難以承受之痛
「夫妻關係太黏膩、太依賴,對生死就不容易看得透。」她善意提醒。
廖紀華舉自己的公婆為例,兩位長輩感情甚篤,在同一個學校教書,數十年來都是同進同出,從無例外。前一陣子,76歲的公公竟然鼓勵婆婆跟著兒子去自助旅行,這是兩個人第一次長期分開,雙方都很不捨,但公公對家人說,「她也應該學習不要再這麼黏我了!」

經常受邀參與社區老人議題講座的廖紀華觀察,在絕大多數社福團體、醫療機構服務的志工,80%都是女性,年長男性反而不願意走出來,「家庭角色互換,女性退休後跑出來,男性則大多窩在家裡,只會打電話問老婆『什麼時候回家煮飯』。」

16個朋友,提高幸福指數
美國密西根大學心理系曾追蹤100名退休族,
4年後的生活狀況,其中對生活最感滿意的退休族,平均有16名可以依賴的朋友或熟人;不滿意退休生活的,則只有不到10個朋友。

研究人員因此得到一個重要結論:
團體和情感方面的支援,是左右退休快樂與否的重要因素,影響程度更勝於金錢。
即使保持單身,但有很多親近的朋友、家人、鄰居,參加有意義的組織,照樣可以擴大生活圈,享受精彩的老年生活。

老人學專家、世新大學社會心理系教授邱天助指出,幸福的退休生活至少包括6個面向,健康、感情、學習、工作、信仰(精神),以及社交活動。

社會支持網絡代表與他人的連結度,
找對老伴不但可以提升生命品質,還能改善健康與壽命。
加州大學河濱分校教授傅利曼(Howard S. Friedman)在《他們為什麼活到99》書中指出,擁有滿意的社會關係與豐富的社交生活比較快樂。他並且提出一個自我檢測量表,列舉10個評估項目,譬如是否常和朋友一起做什麼事、每個月見幾次面、熱心助人等等。

老年最害怕自己一無所有,會恐慌、沒有安全感,愈早計劃,就能愈早瞭解還有哪些不足、哪些已經很豐富。

傅利曼確切表示,
人生下半場能具體看到健康與長壽成效的,都是因為提早計劃,用心經營社會網絡的結果。

因為沒有同伴,生活不知如何打發,足不出戶、唉聲嘆氣的長輩比比皆是,「『老年自閉症』或『老年憂鬱症』比『老年癡呆症』更教人憂心。」
薇薇夫人細心提醒,找伴是退休族一個重要的人生功課,絕不容輕忽。

 老伴不會自動掉下來
「沒有朋友的人最貧窮。」
加拿大籍退休達人、暢銷作家柴林斯(Ernie J. Zelinski)在《幸福退休新年代》直指,許多人為了追求事業,忽略友誼,而且以男性居多。

對於離開職場的退休族,柴林斯基建議,必須以其他社交方式製造團體歸屬感。
「友誼帶來的快樂,可說是全世界最不需要花錢的東西,」柴林斯基一語概括,但他也強調「友誼不是名詞,而是動詞」,
仍需要付出一項成本:投入的時間和努力,
才能開枝散葉。

老伴絕不會從天上自動掉下來,而是用心經營的結果,更不能一廂情願以為船到橋頭自然直,一定要提早開始「收編」,中年就要考慮累積下一階段的人際資源。

廖紀華常聽到很多人開口閉口說「隨緣」,在她看來則是「偷懶」的藉口,朋友之間一定要花時間維繫,否則關係就會疏遠,「不要以前忙著工作,忘了交好朋友,等到老了再交,別人也會挑(剔)你。」

正如同年輕的時候會為「往上爬」做準備,過了中年以後,不管40歲、50歲,就要開始為「往下走」做計劃,一定要知道如何下山,才能順利地從山頂回到出發的原點。
廖紀華建議,不妨列出一張「老伴清單」,把生命重新做整理,就可以很清楚掌握自己的位置:

1•健康要顧好。
 膝蓋沒力就得連滾帶爬地下山。
2•財富規劃要做好。
但也不必焦慮過度,而是把物質慾望降低,夠用就好。

廖紀華認識一些長輩,一個月9000元就過得很不錯,純粹只是生活必須開支,反正東西都買得差不多了,房貸也大多付清了,不必買新衣服,而且坐公車免費,到老人大學就讀學費非常便宜,一年繳幾百塊錢,活動內容又充實。

3•一定要有醫療保險。
突然生病住院,才不必擔心醫療費用沒著落。

4•評估個人社會資源。
有哪些可運用?這些資源累積起來是衝突線多,還是和平線、冷漠線居多?譬如泡湯、唱歌、旅行,是否都有伴可同行?再根據這份評估下手收集老伴,手足、親戚、同學、同事、鄰居、宗教信仰、公益組織、才藝社團、寵物等,都是適當的管道。

遇到可以相信的朋友時,要好好和他相處下去,因為有一生中,遇到知己真的不易。

2013年7月23日 星期二

德國教養的十項鐵則

鑒於台灣的教育方法,家庭經濟能力比較好的父母,大部份怕孩子們受苦,又恐怕輸在起跑點,而像直升機一樣盤旋在孩子的上空,隨時準備支援,如此幫孩子做,無形中讓孩子少做;孩子有缺點就責備孩子不行,並不知孩子是自己的翻版,以身作則更少,往往自己年輕時未做到的事,要求孩子達到父母親的願望;孩子跌倒了就打地上幾下,讓孩子以為地上對不起他;有時父母親意見不同時,父親在孩子面前作出暴力不良的示範,母親在孩子面前罵父親的不是;事非不明時就先向對方說:對不起,還沒爭辯之前就先認輸,沒辦法理直氣壯;很少學習愛與被愛可貴的能力;更少讓孩子在碰撞中成長,往往在呵護中長大;並常以自己的經驗,取代孩子的感受;教育孩子法律之前人人平等,並沒有提醒只有規則與秩序公平而己。德國教養的十項鐵則,教出自律好孩子,分享如下:
鐵規則1:不要多「幫」孩子做,而是多「讓」孩子做
鐵規則2:孩子有十個缺點,父母要為其中五個負責
鐵規則3:教養孩子,父母必須「以身作則」

鐵規則4:告訴孩子:跌倒了,自己站起來
鐵規則5:不要在孩子心裡埋下"暴力"的種子
鐵規則6:學習如何爭辯,是成長的第一步
鐵規則7:學習「愛與被愛」是一種可貴的能力
鐵規則8:讓孩子在"碰撞"中成長,而不是在"呵護"中長大
鐵規則9:不以自己的經驗,取代孩子的感受
鐵規則10:教育孩子~社會沒有絕對公平,只有規則與秩序

2013年7月19日 星期五

賈伯斯的遺言

我們都知道史蒂芬·賈伯斯(Steven Jobs),是美國商業鉅子及發明家,蘋果公司的創始人之一,曾任董事長及行政總裁职位.,是本世紀偉大的人物之一,但是在他臨終的時候,覺得生前所有財富都無法帶走,只有記憶中沉澱下來的純真的感動以及和物質無關的愛和情感,才是人生真正的財富。

在這理回顧一下,亞歷山大大帝的三個遺願:第一個遺願是:我的棺材必須由我的醫師獨自運回去。表示醫生面對死亡,一樣無能為力,希望人們能夠懂得珍愛生命。第二, 當我的棺材運向墳墓時,通往墓園的道路要撒滿我寶庫裡的金子、銀子和寶石。告訴人們不要像我一樣追求金錢。我花費了一生去追求財富,但很多時候是在浪費時間。第三個遺願是,把我的雙手放在棺材外面。希望人們明白我是空著手來到這個世界的,而且我空著手離開了這個世界。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從二位名人的遺言,都證明所有財富都無法帶走,為使人生更燦爛,建議錢夠用的人,多做一些好事,以佛家的觀念說好話、做好事都能改運,古語說:鋪橋造路都是善事,多做自己想做的事。本文轉載分享如下:

《一段賈伯斯的遺言》

   在病床上,我頻繁地回憶起我自己的一生,發現曾經讓我感到無限得意的所有社會名譽和財富,在即將到來的死亡面前已全部變得暗淡無光,毫無意義了。

  『作為一個世界500強公司的總裁,我曾經叱咤商界,無往不勝,在別人眼裡,我的人生當然是成功的典範。但是除了工作,我的樂趣並不多,到後來,財富於我已經變成一種習慣的事實,正如我肥胖的身體——都是多餘的東西組成。
   此刻,在病床上,我頻繁地回憶起我自己的一生,發現曾經讓我感到無限得意的所有社會名譽和財富,在即將到來的死亡面前已全部變得暗淡無光,毫無意義了。

   我也在深夜裡多次反問自己,如果我生前的一切被死亡重新估價後,已經失去了價值,那麼我現在最想要的是什麼,即我一生的金錢和名譽都沒能給我的是什麼?有沒有?黑暗中,我看著那些金屬檢測儀器發出的幽綠的光和吱吱的聲響,似乎感到死神溫熱的呼吸正向我靠攏。

   現在我明白了,人的一生只要有夠用的財富,就該去追求其他與財富無關的,應該是更重要的東西,也許是感情,也許是藝術,也許只是一個兒時的夢想。
   無休止的追求財富只會讓人變得貪婪和無趣,變成一個變態的怪物——正如我一生的寫照。  

上帝造人時,給我們以豐富的感官,是為了讓我們去感受他預設在所有人心底的愛,而不是財富帶來的虛幻。


   我生前贏得的所有財富我都無法帶走,能帶走的只有記憶中沉澱下來的純真的感動以及和物質無關的愛和情感,它們無法否認也不會自己消失,它們才是人生真正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