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文章

2013年3月25日 星期一

106歲智慧老人的生死觀-作者周有光



最近看了一些文章,簡單就是快樂,今天看到“四朝元老”智慧老人周有光先生的生死觀,「萬事順應自然,就是最好」;這些人不是富有就是長壽,幾乎都是大家的老師。本(3)月16日上午,我特別到國家圖書館的3樓演講廳,聽前總統李登輝先生的「見證台灣民主」的演講,與其說是聽名人演講,不如說是去看90高齡的他如何演講?圖書館的3樓演講廳後面進來一直走近50階梯斜坡到演講台,他並不用拐杖,演講時間站著長達1小時許,聲音也是相當宏亮、、、等這些動作就令人佩服;前些日子看到臺北榮總特約醫生劉秀枝(台灣失智症研究與治療的權威,更是她那個年代裡,少數可以當上主任的女醫生) 的文章,他說:今年70歲的我,妹妹常怪我不用心,丟三落四,一問再問,還把約定的日期搞錯。在一次出門忘了關水龍頭,把水塔裡的水流光後,妹妹帶我去看神經科醫師,經過仔細檢查,醫師告訴我得了失智症,是大腦退化所造成的阿茲海默症,並且開藥讓我服用,希望能退化得慢一點。所以一個90歲的人不用說是演講,就是看稿能夠唸完,表示仍然耳聰目明才辦得到,所以我對這些人瑞特別尊敬並轉載大家分享如下:106歲智慧老人的生死觀-作者周有光
活到這麼大,明白了一個簡單的道理:服從自然規律。沉浮起落是自然規律,生生死死也是自然規律,都要服從。哪怕逆來,也要順受。
 2002814日,我的夫人張允和因心臟病突然去世了,享年93歲。半年後,2003216日,三妹張兆和,沈從文先生的夫人,也突然去世了,享年也是93歲。姊妹兩人,先後去世,都是享年93歲。93歲是人生的一個難關嗎?
人生就是一朵浪花
張允和的去世,對我是晴天霹靂,我不知所措,終日苦思,什麼事情也懶得動。她的身體雖然一直不好,但生命力卻很旺盛,那麼富有活力,如今走得這麼突然,誰也沒想到。我們結婚70年,從沒想過會有一天二人之中少了一個。突如其來的打擊,使我一時透不過氣來。我在紙上寫:昔日戲言身後事,今朝都到眼前來。那是唐朝詩人元稹的詩,現在真的都來了。
後來,我走出了這次打擊和陰影,是因為想起有一位哲學家說過,個體的死亡是群體發展的必然條件。人如果都不死,人類就不能進化。多麼殘酷的進化論!但是,我只有服從自然規律!原來,人生就是一朵浪花。200342日的夜半,我寫了篇文章《殘酷的自然規律》,那時我年已98歲,明白了生死自有其規律。
所以,我接受了這一切,不管有多殘酷。很多事就是這樣,你往傷心處想,越想越傷心,我和允和結婚七十年,婚前做朋友八年,一共七十八年。老了在9平方米的小書房裡,一個桌子,兩把椅子,兩個人,紅茶咖啡,舉杯齊眉,大家都說我們是“兩老無猜”,多好。現在剩下我一個人,怎麼受得了?但是換一個想法,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然。對人生,對世界,既要從光明處看到黑暗,也要從黑暗處看到光明。事物總有正反兩面,同時存在。盛極必衰,否極泰來。道路崎嶇,但前面一定有出路。我媽媽常說,船到橋頭自然直。孩子的天真,就是告訴我們,未來是光明的,我又何必整日淒淒苦苦呢?
“四朝元老”
張允和火化那天,我聽從了晚輩們的話,乖乖地待在家裡,沒有去送葬,我只是吩咐孩子們,天氣太熱,不要驚動高齡親友,簡單處理了一切就好了。我想,形式不重要,對張允和最好的紀念,是出版她的遺作《浪花集》和《昆曲日記》。我編輯好了她的書,又用兩年的時間,終於感動了上帝,使兩本書得以出版,我很欣慰。
對親人的死如此,對自己的生命我也用這樣的態度:一切應順自然。85歲那年,我離開辦公室,不再參加社會活動,回到家裡,以看書、讀報、寫雜文為消遣。常聽老年人說:“我老了,活一天少一天了。”我的想法不同,應該反過來想,我說:“老不老我不管,我是活一天多一天。”每天都是賺的。我從81歲開始,作為1歲,從頭算起。我92歲時候,一個小朋友送我賀年片,寫道:“祝賀12歲的老爺爺新春快樂!”
我生於清朝光緒三十二年(1906),經過了北洋政府時期、國民政府時期、1949年後的新中國時期,被有人戲稱為“四朝元老”。這一百多年,我遇到許多大風大浪,其中最長的風浪、也是最艱難的時候,是八年抗日戰爭和十年文化大革命,顛沛流離二十年。但不都過去了嗎?我年輕時候,身體不好,健康不佳,生過肺結核,也患過憂鬱症。結婚的時候,算命先生說,我們婚姻不到頭,我活不過35歲。我不信,結果早就活過兩個35了。可見生死不要太在意,每一天好好活著就好。
心寬室自大
1956年,我從上海調到北京,在“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工作,很幸運地逃過了反右鬥爭。我當時住在沙灘原來北大校內,一所民國初建的小洋樓裡,小樓原來是給德國專家的,算是“名勝古跡”,但年久失修,很不合適居住。我住其中的兩間半,兩間半房子住了五口人,我為此寫了篇《新陋室銘》:“房間陰暗,更顯得窗子明亮。書桌不平,要怪我伏案太勤。
門檻破爛,偏多不速之客,地板跳舞,歡迎老友來臨。臥室就是廚房,飲食方便;書櫥兼作菜櫥,菜有書香;喜聽鄰居的收音機送來的音樂,愛看素不相識的朋友寄來的文章,使盡吃奶氣力,擠上電車,借此鍛煉筋骨。為打公用電話,出門半裡,順便散步觀光。”房子小是小,我照樣過得開開心心,改革開放後才搬進了分配的“新簡易房”,也不大。人家都說我的書房太小,我說,夠了,心寬室自大,室小心乃寬。我是有書無齋,卻不在意,我是寧可無齋而有自由,也不要有齋而無自由。老伴去世後,我晚上就在沙發上屈腿過夜,不再回臥室了。
不要急,慢慢來別的困難也都是這樣過來的。1969年冬天,我隨單位下放到寧夏的五七幹校,在那裡勞動了兩年四個月,很苦啊,可是對我的健康很有好處,百治不愈的失眠症居然痊癒了。在農村褲子破了沒法補,我就用橡皮膠布貼上,引得全家人哈哈大笑。後來聶紺弩看到了,作詩曰:人譏後補無完褲,此示先生少俗情。
2003年底,我去醫院檢查身體,住進病房不到五分鐘,主治大夫就發了一份“病危通知單”。我有個習慣,到一個新地方先檢查一下防火通道之類的,以便有突發情況時能夠應對。結果我正在看消防通道,七八個護士醫生到處找我,把我抓到病床上,要我平躺,不能動。我笑眯眯地要他們:不要急,慢慢來。
99歲生日就是在醫院裡過的,醫院送我一個大蛋糕,一大盆花,還有其他玩意兒。我成了醫院的觀賞動物,大家都跑來看我這個高齡的稀有品種,說我好嫩的面相,我就隨便他們看,我是大熊貓嘛。佛家說,和尚活到99歲死去,叫做“圓寂”,功德圓滿了。我可功德圓滿不了,病癒回家,還要在斗室裡讀書生活,消磨未盡的塵世餘年。人生就是一場馬拉松長跑,不要太在乎一時的長短,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來時迎,去時送,萬事順應自然,萬事莫要勉強,就是最好的了。

2013年3月24日 星期日

要多練習簡單


我曾看過幾篇文章,大概是學簡單追求快樂,捨去豪宅搬到20坪左右的住家,對我來說是小了一點,因為我喜歡客廳與臥室一定要分開,才不會一天到晚想趟著看書,電腦與臥室也要分開,減少輻射的機會,一般手機離睡覺的地方是6公尺,而且我天天使用電腦,因此還是不要放在臥室較佳。從事緩則圓的角度來看,放慢腳步可能就如烏龜一樣的學到長壽的密訣,因此,順其自然的人生,能過得比較快樂,今天閱讀到朋友寄來的「要多練習簡單」的文章值得轉載大家分享如下:
要多練習簡單
這是我在中國香格里拉旅行時遇到一位喇嘛提醒我的一句話。
香格里拉隸屬迪慶藏族自治州,要去的話就必需行經滇藏公路,這條公路也是雲南前往西藏的重要道路,以危險聞名,是台灣作者謝旺霖「轉山」此書的行走路線,我沒有作者騎自行車的戰鬥力,因此只好做巴士前往此地。

當天我隔壁坐了一位喇嘛,那天我有點疲倦,沒有太多時間理會他,誰曉得,他突然在我半睡半醒之中和我說了這句:你要多練習簡單!我笑笑回應他,其實心底很想說:你才要多練習安靜!

他看到我「友善」的回應,彷彿好幾年沒人陪他聊天似的,開始和我分享他的人生哲學。

他問:「人要如何快樂?」
我回:「享受當下。」
他說:「你說對了一半,應該是學會練習享受當下!」
他還要我小心別把享受與享樂混為一談,享受是向內;享樂是向外,還舉了一個例子。
「如果享受與享樂各是在追求快樂的二個人,當他們眼前出現一大片蛋糕田,兩個人的反應如下。
享受只會拿自己可以吃完的份量,即使眼前有再多蛋糕都吃不到,也不會感到傷心或空虛,因為它了解知足才會常樂,它往心裡找快樂。
享樂會一直吃,剛吃完第一片巧克力蛋糕很開心,但它想要再多吃幾塊時,就開始變不開心,因為它拼命想把眼前的蛋糕吃完,但怎麼吃就是吃不完。這種快樂很短暫,由其當吃膩後,接著你可能會再尋求其他口味的蛋糕,當無法滿足口腹之慾,就會漸漸空虛。
它越拼命往外找快樂,就越多空虛,它要的快樂就像空氣一樣,很重要,但抓不到。」
我問:「所以該如何練習享受當下?」
他說:「試著去追求簡單。」
他看我一臉困惑,又舉了第二個例子。

「你現在去香格里拉,也許是聽傳聞這裡很漂亮,但如果當你抵達後,沒有你預期的美麗,你可能就會失落,甚至會生氣,因為大老遠去了一個沒傳聞中美麗的地方,這就是很多旅行者會犯的錯,對他們而言,追求美景就和享樂沒兩樣。」
「你該試著讓這趟旅程簡單,不要去想這裡多美,只要去享受這裡空氣中的溫度、樹林的味道、大自然的聲音,去追求最簡單的東西,把自己回歸到簡單,練習越簡單去享受一切時,快樂就會自己找上門了。」

在短短不到一個小時的車程,他幫我上了一堂寶貴的人生課。

一直到我回台灣辦分享會,曾經有個朋友問我:你旅行完後回台灣會快樂嗎?我都會說:我也不太清楚,只知道台灣很複雜,唯有不斷練習簡單。
好比開什麼樣的車,都只是要簡單的移動;吃什麼樣的食物,都只是要簡單的飽足;住什麼樣的屋,都只是要簡單的安全感。
我很努力在學習讓我的慾望變的更簡單!
『旅行,是享受還是享樂,取決於,要簡單還是要複雜。』

2013年3月22日 星期五

提倡極簡生活 富豪喜蝸居


一個人能從豪宅的生活覺得不快樂,搬到12.9坪小公寓,轉行變成作家,提倡「極簡生活」,追求人生真正快樂,這句話使我回想到五年前的春節陪內子到新竹的鳳山寺,聽大師的演講,大師說:他每個月領用500元,所以經濟不景氣對他沒有影嚮,大師可能早己明白愈簡單的生活,使他更快樂,但當時我沒有辦法體會他的快樂,只覺得500元到台大醫院看一次門診就460元,再加上來回車票就不夠花用怎麼會快樂,因此,與現實的生活不一樣的生活是我學不來,從此每年春節內子前往鳳山寺像朝聖一樣樂此不疲,我說午餐好像沿門托缽一樣,我也學不來,內子只好自己撘廣論派的專車去。今天看到朋友轉來有關富豪的希爾(Graham Hill),提倡「極簡生活」,追求快樂,看起來我還要學習的地方還很多,轉載分享如下:
    【中央社】
    1990年代創辦網路公司而成為富豪的希爾(Graham Hill),捨棄西雅圖的豪宅,搬到紐約住在12.9坪小公寓,轉行變成作家,提倡如何透過「極簡生活」,追求人生真正快樂。
    1998年,希爾將自己創辦的網路顧問公司賣出,當時還不到30歲的他,頓時成為擁有數百萬美元身價的富豪。
    他在西雅圖買了四層樓的豪宅,屋內擺滿毫華傢俱,出入開著名車,還搭私人飛機出國旅行。
    希爾今天接受美國「國家廣播公司」(NBC)訪問時表示,雖然擁有財富與各種昂貴的物品,內心感覺卻越來越不快樂,覺得自己完全受限於物質環境的束縛,也覺得日子過得很浪費。
    他說,為了尋找生活的真實意義,他嘗試著把不必要的物品移除,東西變少之後,優點是找東西十分方便,也非常容易整理。
    如今以住家為辦公室的希爾,所住的紐約小公寓面積只有420平方英尺(約12.9坪),睡著可從牆壁拉下的活動式床舖,招待客人的餐桌與椅子,都可完全折起收進櫃子。從牆壁拉出來的活動式抽屜,兼具著電腦桌的功能。
    他表示,摒棄了紊亂的物品堆積之後,煩惱因此變少,如今家裡的餐具只有10個湯碗,衣櫥裡只有6件西裝襯衫,家裡連一張DVD也沒有。
    希爾指出,小空間的好處是冷、暖氣的使用量減低許多,具有省錢與省電的雙重好處。
    除了透過發表文章與演講提倡「極簡生活」理念之外,希爾表示,下一階段的人生目標是想當一名房地產開發商,興建包含著許多小空間的大型建築物,讓更多民眾共同打造享受簡單生活樂趣的社區。
    希爾39日在「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發表文章,結語寫著「我的空間是小的,我的人生是大的。」1020322

2013年3月9日 星期六

少有的好文---莫言/文


這是我第一次閱讀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的文章,如果能夠把文章印在自己的心版上,每個人的生活必定獲得更多的快樂,同時減少功利主義,的確房子是蓋來住的,不是用來炒,讓一般人買不起;也没有必要用激素和其它毒药讓動物和植物長得那麼快,餘害後代子孫;也不要把好東西留到特别的日子才用,你活着的每一天都是特别的日子。一篇小文,發人深省,所以我特別轉載,供大家分享如下

少有的好文---莫言/
我們應該用我們的文學作品向人們傳達最基本的道理:譬如房子是蓋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如果房子蓋了不住,那房子就不是房子。我們要讓人們記起来,在人類没有發明空調之前,熱死的人並不比现在多。在人類没有發明電燈前,近视眼遠比现在少。在没有電视前,人們的業餘在时間照樣很豐富。有了網絡後、人們的頭腦裡並没有比從前儲存更多的有用信息;没有網絡前,傻瓜似乎比现在少。 
我們要通過文學作品讓人們知道,交通的便捷使人們失去了旅遊的快樂,通讯的快捷使人們失去了通信的幸福,食物的過剩使人們失去了吃的滋味,性的易得使人們失去戀愛的能力。 
我們要通過文學作品告訴人們,没有必要用那麼快的速度發展,没有必要讓動物和植物長得那麼快,因為動物和植物長得快了就不好吃,就没有營養,就含有激素和其它毒药。 
我們要通過文學作品告訴人們,悠着點,慢着點,十分聰明用五分,留下五分给子孫。 
一篇小文,哲理淺淺。但發人深省。尤其對上點年歳的人,需解其味。把蘋果弄到四五千元一個的喬布斯可以是無所不能,但是在病痛面前却是無能為力的!喬氏西去,敬告各位: 
1
、别總是是在壓力下工作,累壞了自己,特傻!
2
、别忘了身體是一切,没有了健康,無法享用人生所有的樂趣,虧!
3
、别以為能救命的是醫生,其實是你自己,養生重於救命,特對!
4
、别以為付出就有回報,凡事只有不計回报,才能终有好? 特靈!
5
、别忽视了與你有缘者,等繁華落盡,你才明白知音難覓,特悔! 
顺其自然的工作吧!慢慢享受生活,快樂享受人生每一天! 
   
多年前我跟一位同学談話。那時他太太剛去世不久,他告訴我说,他在整理他太太的東西的時候,發现了一條絲質圍巾,那是他們去紐约旅遊時,在一家名牌店買的。那是一條雅致、漂亮的名牌圍巾,高昂的價格卷標還掛在上面,他太太一直捨不得用,她想等一個特殊的日子才用。講到這里,他停住了,我也没接話,好一會兒後他說:再也不要把好東西留到特别的日子才用,你活着的每一天都是特别的日子。 
 
 以後,每當想起這兒句話時,我常會把手邊的雜事放下,找一本小說,打開音响,躺在沙發上,抓住一些自己的時間。    你看完這篇短文後,可以馬上起身去擦桌子,或洗碗;可以把報纸放一邊,閉起眼睛沉思一會;也可以把這篇短文拷貝下来,傳给很多朋友。